【本報台北訊】台灣企銀、工研院及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三方合作,結合融資、評價及擔保,已有三家新創公司成功以智慧財產權(IP)取得無形資產融資,創以無形資產評價獲取銀行優惠利息融資首例,解決新創公司解決資金取得難題。
工研院、台灣企銀及中小企業信保基金共同舉辦「創新IP變資金,白手起家創業行」座談會,並分享台灣首批以IP獲得無形資產融資案件,獲融資企業包括亞拓醫療器材公司、博信生物科技公司及瓏驊科技公司。
立委余宛如表示,台灣逐漸邁向知識經濟,年輕人有創意,但光憑能力、技術、無形資產等數位經濟元素,往往在籌集資金上遇到很大瓶頸,「無形資產反而成無形障礙」。
無形資產評價是銀行不熟悉的新領域,台企銀董事長黃博怡說,即使已取得專利,但到專利真正發揮商業價值仍需要一段時間,讓銀行在融資上比較保守,使文創產業及科技產業在資金取得上遇到困難。
黃博怡表示,透過工研院的無形資產評價專業,國內金融機構能參考工研院提供的專業評鑑報告,判斷專利未來的發展潛力、市場價值,搭配信保基金提供高成數信用擔保,讓銀行更有把握提供新創事業初期融通資金,未來希望也能擴大助攻文創產業。
台企銀指出,無形資產融資約定還款期間為五年至七年,利率約百分之二至三,有獲利才會千分之三的費用,共編列二十億元的預算,每間企業最高可貸一千萬元,幫助新創事業取得初期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