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健保總額首度突破七千億大關,國發會近期核准最新健保給付費用上限成長率,二○二○年度健保總額上看七千五百億元。近年來總額雖持續增加,但由於健保收入成長不及花費速度,即使明年基本工資調漲,健保費跟著漲,健保一年可增十六點六億元收入,卻可能加上明年調降平均眷口數,健保基金最高恐短收四十七億元收入,一出一進,健保收入還是會少三十點四億元,明年財務缺口恐達六、七百億元,如果以此速度惡化,就算目前安全準備金有二千億元,根本撐不了幾年。
健保署去年起雖推動「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提供查詢病人過去的就醫資訊,不用再回原醫院調資料,省時、省錢又安全,已減少病患重複檢驗的醫療浪費。然而問題是,衛福部健保署最新統計發現,醫院電腦斷層(CT)、磁振造影(MRI)等高階設備檢查,去年竟有十三萬件用於感冒、喉嚨痛等初級照護輕症,共九十二家醫院比例過高,甚至有醫院每三件就一件輕症。
為什麼小感冒也做電腦斷層?或許醫師擔心日後醫療糾紛會安排不必要的檢查,反正健保買單,病人則對於能有高科技檢查而不必付錢,無不舉雙手贊成,卻增加健保負擔。
上述情況若無法從現有健保制度變革,勢必讓醫院經營雪上加霜,最大受害者還是全國民眾。當務之急應建立民眾就醫,除在照顧重大傷病與罕見疾病外,研議提高針對高價檢查如CT、MRI等部分負擔的自負差額。此外,政府未來也應針對重複檢驗者加強抽審,確認必要性,自然就會減少浪費,讓健保資源更具公平性。
魏世昌(宜蘭市╲資訊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