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運動可讓兒童分泌腦內啡,提升專注力。圖為小朋友在進行投籃遊戲。圖/資料照片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距離開學不到一周,孩子們的暑假生活,除了參與課業學習外,是否有陪伴或教導他們從事促進心理健康的活動,以便面對新學期的壓力?根據今年五月刊載於美國《科學日報》一篇研究指出,支持促進兒童的心理健康措施,可以創造更健康的社區及確保經濟效益,以兒童馬戲技能課程為例,為孩子在馬戲訓練計畫中投入的每一塊錢,可省下未來可能花在心理健康成本的七塊錢。
宇寧身心診所院長吳佑佑表示,上述研究顯示,孩子在從事規律馬戲技能課程的情況下,進行各種技巧性提升的運動,有效增加孩子的自信,並改善情緒狀態,但此研究設計無對照組,難以得知小朋友從事其他活動,是否具有相同的效果。
相較於國外,台灣孩子的運動量較少,建議家長可多支持他們從事有趣的運動,從中增進「動」的技巧,但要注意,避免將運動變成一種「競賽」。雖然有的比賽是趣味性的,但若變成競爭性,則會失去運動最初的精神;應讓小朋友「快樂運動」,透過趣味運動可分泌腦內啡、提升專注力、增加社交互動性,讓孩子的身心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