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民語言課 台灣學童搶著學

 |2019.08.27
1907觀看次
字級
東安國小在課程中加入美食體驗,圖為泰語老師做香蕉餅。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位於都會邊陲的桃園市東安國小,校內學生有二十多種族群,將近二成是新住民子女、二成是原住民。學生樂於學習多元文化,即便父母親都是台灣人的學生,也搶著學新住民語。

校長黃木姻回憶,七年前初到這裡,報到率不高,一問才知道,許多人覺得這學校的新住民、原住民太多了,寧可把孩子送到市區學校,「但現在我們學校有超過二十種族群,全校七百五十名學生,有近一百三十名新住民,另外還有一百三十名原住民」。

黃木姻對校園數據倒背如流,別人認為棘手的狀況,在她眼中,卻是發展校園特色的契機,目前還開設越南語、印尼語的混齡語言課程,也不定期開設其他種言語的文化體驗課程。

「可以不喜歡,但一定要尊重。」黃木姻說,每個孩子都有個人好惡,可能不懂為何要包頭巾、不喜歡咖哩的味道、討厭食物加魚露,但必須教導他們尊重每個文化的特色。

東安國小教師也會耐心分析各種文化背後的成因。例如緬甸人非常愛穿夾腳拖,是因為當地有很長的雨季,穿拖鞋比較快乾,以及常要進入寺廟,鞋子穿穿脫脫,夾腳拖最為方便。

目前就讀東安國小的姐妹陳沛芹、陳玥恩,父母都是台灣人。妹妹陳玥恩覺得學習越南語很有趣,向男老師、女老師問好都有不同的說法;姐姐陳沛芹則認為印尼菜酸酸甜甜很好吃,還打趣地說:「妹妹不想跟我同班,才選越南語。」

其實兩姐妹會樂於學習東南亞語言,在於母親工作場所,有許多越南、印尼籍同事,她們學的話都能在日常生活中用到。

另一對姐妹吳蕙伶、吳俐陵,父母都來自越南。吳家姐妹說,父親知道學校有開越南語課後,鼓勵她們了解越南文化。老師在課堂上經常請她們分享越南經驗,也讓兩人很有成就感。

穿奧黛上課

給學生新鮮感

越南語教師黃越紅說:「我們不只教語言,也教文化。」她在每堂課都設計一些遊戲,有時會把食物帶到教室內分享,有時會穿著白色貼身的「奧黛(越南國服)」上課,有時則會介紹峴港的熱門景點,「最重要的是新鮮感」。

「在越南,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讀大學。」黃越紅當初嫁來台灣學華語,是為了可以當導遊貼補家用,沒想到有一天能考取新住民語言教學支援人員,走進台灣的國小當老師。

她說,台灣的教育很特別,孩子不能打、不能罵,教學要引起學生興趣,這些都是需要不斷學習的專業。如今她正在大學進修,希望能拿到學位。

來自緬甸的黃雙芝,經常參與學校的語言教學活動,分享緬甸生活經驗。黃雙芝指出,在台灣學到的教學模式,和緬甸不一樣,不強調灌輸,反而以孩子為主,「老師真的需要很努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