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自己 vs 放下自我

文/丁鳳逸 |2019.08.26
2874觀看次
字級

文/丁鳳逸

許多人認為提倡「愛自己」會讓人變得自私自利,事實上,那是因為他沒有區分「自我」與「小我」的原因。

我年輕時是一個沒有自我的人。就如許多女人一般,我小時候是一個依靠在大人身邊的乖寶寶,長大後是個依附在男友身旁的乖女孩,我的初戀男友還會管我穿什麼衣服,而乖乖牌如我,自然也就把那當作是他對我的關心。

直到在國外獨立生活後,我的「自我」才開始慢慢長大。回台灣後,生病的母親因為我的支持,更顯露出她內在的依賴,加上我的感官突然被打開後,似乎有了一些靈通力,造成我的「小我」也一下子壯大了起來。我後來發現,那些不知道自己是誰的人,小我才有可能一下子膨脹起來。

後來,被生命洪流沖擊席捲的我,終於明白一切都不是我能掌控的,無論我有多麼聰明、美麗、努力工作、努力修鍊、充滿才華或悟性,仍然有許多事是我無法改變的。小我的幻相瞬間被打破,我不得不臣服,不得不把這個好不容易重組回來的自己交託出去。

後來我發現,這對我的靈性成長而言其實是一個祝福。

我看到許多信仰宗教的人,因為宗教的教導說要放下自我,所以往往在自我還沒有成熟、還沒有壯大之前,就放下了自我。尤其是亞洲的文化裡,我們總是強調家庭與團體的重要性,所以跟西方國家不一樣,一般人的自我通常比較晚才長出來。但是根據我的觀察,過早地放下自我,是軟趴趴沒有力量的,那只是一種行屍走肉式的臣服,在那裡面並沒有生命力;常常,隨著自我一同被放下的,是對生命的熱情。

於是,我們看到許多人,嘴邊常常掛著「感恩哦」、「要惜福」、「隨緣」、「要放下」……靈性的教導變成一種口號,甚至變成一種評判別人的標準。他們像是某種循環播放的機器人,但是並不會有人想要向他們學習,因為他們沒有感染力。

這些人之所以沒有感染力,是因為他們不愛自己。因為愛自己的前提,是要先有自己!有自己的人是活生生的人,絕對不是死氣沉沉的乖寶寶或機器人。

還有一些人,他們雖然放下世俗的追求,但是仍有許多靈性的追求,或是受過一些靈性教導後認為自己高人一等,那也是一種「靈性小我」。只要有小我,就會有貪念,而靈性的貪念──不管是求功德、求消業、求覺醒開悟,還是一種貪念。

所以,我很感恩自己曾在西方受教育的經歷,讓我的自我慢慢重建,以至於當我真的臣服、交託出自己時,那是一個有力量、有重量的動作。因為當你擁有自我時,你才可能給出自己;正如當你擁有愈多的財富,你也才能奉獻出愈多的金錢。

根據奧修大師的說法,只有當一個東西變得令你非常痛苦時,你才可能把它丟掉。所以,小我必須是因為痛苦被放棄,而不是你去放下它。他是這麼說的:「沒有一個還不成熟的東西會自己掉落。不成熟的水果會扒在樹上,如果你硬把它摘下來,它會留下一個疤痕,而你會一直都覺得內在有一個傷口。」

小我是一種生存機制,是大自然賜給我們的,並不是敵人。當它要死亡時就會死亡,就像成熟的橘子從樹上掉下一樣,就算你想要把它黏回去也不可能了。

(本文摘自麥浩斯出版《不作自己的人,才是最自私的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