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書店在台北市開店,當實體書店式微之際,依舊有一群人正默默守護著書香社會。
這幾年來,高雄市許多書店熄燈,主要原因,莫過於「看臉書」的人甚於「看紙本書」的人了。姑且不論電子書與紙本書的優劣之處,出版業的沒落,著實是文明社會的警訊。
筆者常到各地推廣閱讀的重要,讓人感慨的是,常有人跟我說:「現在電子資訊這麼盛行,又具時效性,為何還要讀書?」、「紙本書太重了,又不環保,落伍了啦!」,乍似有理,但仔細推敲,其實紙本書仍有一定的重要性。
從大腦科學的研究得知,閱讀電子介面,其閱覽性質屬資訊提取與瀏覽,係屬於表層的思考,較無法留下深刻的印象,對於深層的思考閱讀較闕如。
過多的電子介面容易干擾閱讀行為,也不易有筆記與眉批的讀寫連結。除非是專門的電子書閱讀器,否則長時間的閱讀,均不利於視力。
推廣閱讀風氣,應多邀知名或素人作家,蒞臨書店分享閱讀的樂趣也可以將現有的四二三世界閱讀日,擴充到「閱讀月」,讓大眾從這個月,養成閱讀的習慣,並多舉辦閱讀寫作的活動。
政府也可推出購書補助券,獎勵機關團體籌辦紙本讀書會,並分享心得,設置獎勵機制。這些都是可以挽救紙本閱讀行動。
林彥佑(高雄市╲國小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