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大甲專美 苑裡帽蓆盼正名 |2019.08.16 語音朗讀 355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藺草收割。圖/藺子提供 編草。圖/藺子提供 藺草帽半成品。圖/藺子提供 【本報苗栗訊】早年名聞全國「大甲帽蓆」曾是炙手可熱民生用品,但對苗栗縣苑裡鎮居民來說,以三角藺草編織的草帽、草蓆,應正名為「苑裡帽蓆」才對。依苑裡人說法,苑裡不僅是創編草帽發源地,更是草帽、草蓆的生產重鎮,只因當地沒有出口港,生產的草帽、草蓆以隔鄰的台中大甲為集散地,才被冠上「大甲帽蓆」之名。 一向視家鄉為帽蓆「原鄉」的苑裡人,對大甲帽蓆之名「不甘」,但北邊的通霄人也有意見,苑裡創編草帽,被視為地方帽蓆業開山祖師的洪鴛女士是通霄白沙屯人,後來嫁到苑裡,嚴格算起來,帽蓆發展不能不歸功通霄。 一九四九年以後,帽蓆業失去大陸市場,一度面臨產業危機,五○年代,因老總統夫人蔣宋美齡指示,國內中學生都戴上由藺草編製的童軍帽,使得帽蓆業生機重現;苑裡鎮的帽蓆老店「振發帽蓆行」裡,往年還有一頂獨特造型,鑲有眼鏡的草帽,這是蔣宋美齡當年特別訂製的款式。 藺編計畫 傳承不中斷 藺草工藝品生產,除草繩透過機器大量生產,其他製品都需手工。以藺草帽為例,看天吃飯的藺草,從種植到可提供編織至少需九十天,一根草到製成一頂帽子,經歷七道步驟,約十到十三工作天才能完成初步帽型。 苗栗縣苑裡鎮有近三百年藺草編織史,苑裡媳婦廖怡雅與先生李易紳二○一六年創辦「藺子」工作室,替藺草產業注入新活力,他們觀察,苑裡僅存使用逾半甲子二台草帽生產機具,已無技師可修復,產業恐面臨中斷危機,上個月在集資平台發起「藺編工藝復興計畫」,目標一百八十萬元添置新機具,有七百多人贊助,還不到一個月超過目標。 推展藺草文化,廖怡雅與李易紳夫妻都是七年級生,他們說,若沒人堅持傳承,五年、十年後可能就不見了,工作成立二年,從一開始合作四名工藝師,現與三十五名工藝師合作,去年起,更有平均年齡二十五歲在地青年,投入藺草種植、產品設計與編織教育。 苗栗縣苑裡鎮被譽為藺草編織的原鄉,對於編織成的草帽、草蓆,應正名為「苑裡帽蓆」。藺草收割。編草。藺草帽半成品。圖/藺子提供 前一篇文章 妻不繳國保卻罰他 夫申訴 下一篇文章 新聞千里眼 熱門新聞 01普中捕手張育豪 挑戰中職狀元2025.06.270229.391 新台幣創3年新高2025.06.2603多倫多跨宗教聯合祈福 祝禱世界和平2025.06.2604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世界的起源到世界的還滅4-32025.06.2605【中醫專欄】新冠再流行,出入請小心2025.06.2806均衡吃、多運動、睡眠足 活化大腦預防失智症2025.06.2607知識翻越大山 姊弟返鄉報恩2025.06.2608【獻給動物朋友的詩】看大冠鷲 在天空織一頂隱形的帽子2025.06.2609【生活智人139】 數學家 庫查司基:在不確定中學習信任與懷疑2025.06.2810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車窗隔熱紙透光率 明年起納管不插電雲光島 獲國際設計獎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屏東青葉國小 重現部落家屋中美角力 8 國學者共商競合出路安通鐵馬驛站 眺望縱谷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