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為社區做一件好事,八堵國小做到了!
基隆市的八堵國小是一所有別於一般的實驗小學,每學年分為四個學期,其中第三學期有一門「公益」課,該課程的目標是:每年為所在城市做一件好事,讓城市變得愈來愈美好。
今年八堵國小的師生決定要自製遊具,並從八堵國小出發,一直擴延到基隆火車站的通學廊道,慢慢擴散出去,讓學校附近的社區變得更加不一樣。
對於八堵國小的創新作為,把課程融入到社區之中,並且從小在學童的心裡種下愛與善的種子,這樣的教育才是活的教育,而不僅是死讀書而已,值得其他學校學習效法。
很多人都讀過「花婆婆」的故事,花婆婆的爺爺在過世前,交代她要做三件讓世界更美麗的事,其中花婆婆沿著社區道路的兩旁,以及所有的空地都灑下花種子,結果春天一到,整個社區變得花團錦簇、芬芳不已。
八堵國小師生用具體的行動改造社區,讓社區的軟硬體都日新月異,進而形塑社區愛與祥和的良好氛圍,這種身體力行的教育模式,正符合教新課綱「自發、互動、共好」的精神。
蔣經國先生在擔任行政院長時,曾勉勵教育部要「讓學校成為社區的精神堡壘」;後來開放教育思潮盛行,「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變成主流思潮,但無論教育潮流如何變遷,學校型態如何改變,學校發揮影響力和創造力,讓社區變得愈來愈不一樣,讓所在的城市變得更加美好,這絕對是正確的方向,也是學校辦學無可取代的價值,八堵國小的好作為,能帶動全國其他學校,一起朝「共好、更好」的目標邁進。
菜籽(台北市/農家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