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過於肥胖,易增加罹患心血管等疾病。圖/資料照片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國內高達五成四民眾腰圍過粗!父親節快到了,衛福部國健署提醒,任何禮物或美食,都比不上關心老爸的「腰圍」來得更實際、重要。而腰圍過粗正是糖尿病、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性疾病與慢性腎病的危險因子。醫師表示,想要維持好體態,男性腰圍應不超過九十公分、女性腰圍不超過八十公分;今年父親節最經濟實惠的「健康好禮」,是可同時量測腰圍、臀圍、小腿圍的「家庭尺」。
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國健署去年調查顯示,高達五成四的民眾腰圍過粗,其中男性腰圍過粗的比率為四成九、女性為五成八。前年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分析,更顯示四十歲以上受檢者中,近三成六有「代謝症候群」;台灣「二○一三─二○一六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則顯示成年男性肥胖率近四成四、女性近三成一,在APEC中的十一個亞洲國家裡,分別位居第四名與第七名。
民眾普遍缺乏
監測腰圍習慣
賈淑麗說,此與民眾普遍缺乏「監測腰圍」習慣有關。如去年「健康促進業務推動現況與成果調查(HPSS)」顯示,十八至三十九歲族群,超過半年沒量過腰圍的比率高達五成二,四十至六十四歲為近五成一,六十五歲以上則有近三成七無量測腰圍習慣。而「從未量過腰圍」者也不在少數,十八至三十九歲族群有七點七個百分點、四十至六十四歲有將近一成四、六十五歲以上則有三成三左右。
賈淑麗表示,「腰圍粗」就是腹部肥胖,代表「內臟脂肪多」,而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濃度與血糖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風險。研究顯示,腰圍過粗的人,日後罹患心血管疾病與心臟病風險,是一般民眾的一點四四與一點五六倍。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吳至行提出「健康新三圍」口訣,這三圍包括腰圍、臀圍與小腿圍。腰圍方面,男性腰圍應不超過九十公分、女性腰圍不超過八十公分;腰臀比方面,若男性腰臀比超過零點九、女性超過零點八五,就表示脂肪多分布於腹部了;小腿圍方面,若男性小腿圍小於三十四公分、女性小於三十三公分,整個身形呈現「腰粗腿細」,就代表罹患「肌少症」與跌倒「失能風險」,已經提高。
家人之間
互相把關健康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蔡克嵩說,健康其實可以用「尺量」,家人之間應善用「家庭尺」,互相量測、表達關心,或者彼此叮嚀、提示「標準腰圍」給予激勵,這樣絕對會比嘮叨碎念或調侃取笑對方的身材,更為正面有效。
國健署昨選在「八九量腰日」前夕,與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共同舉辦衛教記者會,並邀請藝人賴雅妍代言。同時與各縣市衛生局、超商合作推動「千禧健康小站」及「千禧智慧健康小站」,民眾即日起可在7-ELEVEN、康是美、速邁樂、博客來、BEING sport、統一時代百貨、星巴克、家樂福等十三個通路,免費取得腰圍量尺,即時量測,為健康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