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輔仁中學學生繪製八家將,未來將在社區展出。圖/姜宜菁
【本報嘉義訊】嘉義市後驛社區一處已閒置二十多年的醬菜工廠,經佛光山博愛社區大學、後驛社區發展協會、後驛里辦公處、翻轉嘉義工作隊、檜木燒烙工作室等在地社會企業的共同協力,經過三年來的努力及醞釀,釀造成提供在地青年進駐創業的空間,讓「醬菜」工廠變「將才(台語)」工場。嘉義市長黃敏惠昨天到工場參觀,驚豔青年創造力,佛光山博愛社區大學副校長覺禹法師也到場關心。
黃敏惠表示,看到進駐青年介紹結合社區燒烙特色創作的導覽遊具,以及透過「社區規畫師駐地環境改造計畫」的空間改造成果。肯定將才工場模式,不僅美化社區中的髒亂死角成為舒適的空間,更轉化提供給年輕人更友善的創業環境。期待能夠創造正向的循環,提供青年有返「嘉」的機會,成為地方創生的示範基地。
社區規畫師吳俊寬依循原有醬菜文化脈絡,將舊醬菜槽轉化為都市菜園,並與佛光山博愛社大農法班合作,作為推廣友善農法的課程教室,透過在地八家將特色,由輔仁中學學生發揮創意繪畫,未來將在社區內展出。
嘉義後驛社區過去被地方耆老稱為「北港車頭」,四年前透過嘉義市環境保護局輔導,凝聚社區共識及發展願景,將原本社區的閒置空間,逐年變身成為居民凝聚情感的聚會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