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aple Day
有人說,人的一生就像一個農民,不是在付出,就是在收穫。
走到今天,我的生命經驗告訴我,收穫未必與付出成等比,但沒有付出,肯定不會有收穫;且有趣的是,有時,獲得的未必是原先所期待的,甚而是超出想像的。只要付出,自會以一種美好回報於你!
上學期在人間大學教寫作課,班上有位總是第一個交作業的同學,從第一篇文章的文不對題,走到期中,收到她第五篇竟是言之有序,令我驚豔的進步;她的回覆又讓我滿滿的感動:「因為笨,因為什麼都不懂,要比別人更努力打拚,常常半夜爬起來不斷的預寫、起草、修改、連貫……我需要花好多天的時間,才能夠寫出一篇」。
什麼是活到老,學到老?這位都已經嫁女兒的學生,給了我最好的示範。
因她的學習精神,也因為另一位我在展望會資助的亞美尼亞小女孩維奧塔,竟然讓從小視美術課為畏途的我,萌生作畫的動力與熱情。
幾次收到維奧塔在卡片或信箋角落的圖畫,覺察她如璞玉等待開發的美術天分,遂在某年的耶誕節,送她色鉛筆一盒,喜出望外,竟展開我們以圖會友之路。
她畫愛吃的蘋果與檸檬,我則拍下台灣夏季的百香果;她描繪院子的花草、白兔,我則拍下窗前的盆栽。而她竟唯妙唯肖地畫出我照片中的景致,從我筆下介紹的中秋節傳統,她又畫出玉兔與月餅。
照片與圖片,跨越文字意譯的橋梁,反而為彼此注入宛若冬日的暖陽,那是一個沒有天災、沒有戰爭的風和日麗的彩色世界。
因為她們,我見識到擁懷熱情的人,不寂寞。感染了我,握住不熟稔的蠟筆,果敢地刷出金黃,屬於陽光的顏色。所有的,都在陽光鼓起的光影下,餘火如花,希望與熱情是一切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