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夏季游泳成了許多人的運動首選,專家也推薦游泳是傷害最少的運動。不過,一旦姿勢不對或是過度運動,游泳仍有風險,運動醫學診所(Clinics in Sports Medicine)於二○一一年發表研究顯示,因游泳就診的患者,逾九成求診主訴與肩膀有關。醫師提醒,姿勢錯誤或是本身有骨骼疾病,游泳恐會成為負擔。
自由式、蛙式、仰式、蝶式等,是多數人熟知的泳姿,其中游泳者最常使用自由式或蛙式,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主任康峻宏說,無論自由式或蛙式,都會用到肩膀與腿部力量,特別是肩膀使用占比最高。
康峻宏說,以自由式而言,每次滑開水前進,皆有過肩的肩部旋轉運動,人體構造中,肩膀具有可做大幅度活動的關節,但要避免不受傷,需要有穩定且協調的肌肉群,並配合健康的肩胛骨以及正確的姿勢。
肩夾擠症候群
非游泳獨有
肩膀姿勢一旦錯誤或是過度使用,肩膀周邊的肌腱,容易與骨頭摩擦造成「肩夾擠症候群」,也是俗稱的游泳肩,指肩膀的棘上肌、二頭肌長頭肌腱、肩峰下滑液囊等軟組織發炎,其症狀為當手展開或舉高時,角度介於七十度到一百二十度時即感到疼痛。
肩夾擠症候群初期,受傷部位會出現紅腫熱痛,接續若不改善姿勢或過度游泳,長期慢性疼痛不理,受傷的肌腱會逐漸纖維化,即使沒有做舉手或伸展的動作都會感到疼痛,持續不改善最後可能會造成肌腱鈣化,得靠手術來紓緩疼痛。除了游泳,羽球、網球、排球、棒球等運動都可能出現肩夾擠症候群,非游泳獨有的運動傷害。
新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謝霖芬說,一般民眾較少會出現「肩夾擠症候群」,多數是職業選手或準備參加泳渡比賽的民眾,這類患者也多為成年人,小孩占極少數,臨床上曾看過有患者為了追求成績,把肩膀練壞,肌腱撕裂傷、滑液囊嚴重積水,甚至最後導致肩關節退化,出現五十肩的案例。
蛙式不正確
副韌帶易受傷
謝霖芬說,常游蛙式的民眾,比較少出現肩夾擠症候群,但不正確或是過度使用蛙式,大腿內側的副韌帶會受傷。大腿內側的副韌帶是膝關節的主要韌帶,當採蛙式泳姿時,下肢被要求雙膝向內併攏後,再向外推進,該動作會使內側副韌帶的負荷增加,進而受傷,造成俗稱的「蛙腳膝」。
蛙腳膝的症狀是受傷後腳沒辦法伸直,沒走路時下肢也容易感到腫脹。有部分患者則是先天膝關節發育問題,也可能在採取蛙式泳姿時,容易造成周邊肌腱發炎。
謝霖芬表示,一般建議游泳時間每次一小時左右,長期游泳者,則可以拉長時間,不過不建議連續超過兩小時,每一種運動太過度都可能會出現傷害。建議下水前先做十五分鐘的暖身,讓身體先熱起來,運動結束後也建議做簡單的伸展收操,都能降低運動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