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送餐逐漸改變了都會居民的飲食習慣,透過手機App就能享用熱騰騰的美食,但消保處首度檢驗抽查卻發八成的供餐業者有食安問題。圖/王騰毅
線上送餐逐漸改變了都會居民的飲食習慣,透過手機App就能享用熱騰騰的美食,但消保處首度檢驗抽查卻發八成的供餐業者有食安問題。圖/美聯社
【本報台北訊】行政院消保處首度抽查國內線上送餐App餐飲業者,發現二十六家餐廳僅五家合格,不合格率達八成,包括廚房環境衛生不佳、出現大量蟑螂亂竄,也有餐廳蔬菜被檢測出二十項農藥殘留,也有業者食材過期十年仍存放架上。針對抽查結果,Uber Eats、foodpanda等業者表示,若確認餐廳違反食安法規,平台有權利終止合約。
近來美食外送App盛行,但快捷美食卻存在食安隱憂。消保處今年五月與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台中市及高雄市等六縣市消保官及衛生機關,抽查轄下二十六家業者廚房,針對「食材衛生安全」及「廚房衛生管理」進行查核,這些業者合作對象包含Uber Eats、foodpanda、有無外送、honestbee。
在食材衛生安全方面,雞蛋抽驗十二件全數合格,但蔬菜抽驗二十件裡有二件農藥殘留超標,皆為「有無外送」合作的餐飲業者,其中甜椒被驗出農藥「脫芬瑞」殘留超標二十八倍,一根蔥有二十項農藥殘留,其中三項還是禁藥「賽氟滅」、「愛殺松」、「座賽胺」。
平台業者:
有權終止合約
至於廚房衛生管理方面,「廚房環境衛生」查核二十六家有二十家不合格,「食材貯存及使用項目」則有六家食材逾期。稽查人員還在廚房發現大量蟑螂亂竄,另有一包木瓜粉在二○一○年已到期,籲業者注意衛生標準。
食藥署也提醒,消費者購買外送餐點要按照「看、查、慎、取」四步驟,確認餐廳是否有食品登錄,查詢餐廳詳細資料、評價,下單前也要看清楚產品內容,取件也要確保包裝完整。
foodpanda表示,已在四月完成「非登不可」平台食品業者登錄,目前確認餐點運送過程均符合食安法規要求,包括運送時間、清潔、保溫、冷熱食分裝等規範,合作餐廳若確認違反食安法規,平台有權利終止合約,但目前仍在了解此次稽查狀況。
Uber Eats已於五月,在「非登不可」平台完成食品業者登錄,將會進一步了解稽查結果,評估業者後續改善狀況,再決定是否終止與餐廳合約。
餐廳老闆:
未用逾期食材
高雄市衛生局今年六月四日會同行政院消保處及消保官至轄內三家餐廳業者廚房的「食材衛生安全」及「廚房環境衛生管理」抽驗及查核,發現三家店家都查獲貯存逾期食材,已在六月十八日到七月四日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十五條第一項第八款,罰新台幣六萬元。
一位餐廳負責人喊冤,一再解說餐廳每周都會安排一天定期做環境消毒,之前是定期周三,現改為周四消毒 ,另外發現有蟑螂地方根本沒在用,逾期食材也沒有使用,只是先放在角落,尤其有一罐是梅粉,餐廳用菜根本沒用到梅粉,可能是廚房的工作人員暫時擱在一旁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