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泰武山麓下的新埤鄉餉潭國小,學區有餉潭、箕湖二村三個社區,大部分居民從事農業,民風純樸勤儉。
該校原為新埤國小分教場,獨立為餉潭國民學校,後改制為餉潭國小,因當地常為雨季水災所苦,多數居民到外地求職謀生,班級數遞減,學校正朝著資訊、科技與人文領域邁進。
飼潭國小的跳鼓陣成立十年來,學生興趣高昂,利用課餘勤加練習,技藝精湛,參加全縣與南部七縣市民俗技藝競賽屢獲佳績。
餉潭國小校徽成於民國八十九年間,由當時的校長張永強設計,設計理念以活力、健康、朝氣為導向,校名「ST』為架構。藍色代表活力,表示學校名字的起源「潭邊的聲音迴響」,也象徵如流水般的活力。綠色代表健康,象徵學校是一處人間綠野仙蹤,由於前人種樹,後人才能在綠意盎然的校園裡悠遊嬉戲。紅色代表朝氣,意指含苞的花朵,也象徵泰武山下的餉潭,朝氣蓬勃。
「武泰蒼蒼、龍潭映映、餉潭國小國旗揚,未來英雄此中蘊藏,睦睦雍雍聚一堂,絃歌不輟、詩書琅,努力前進、追步前賢、全在我們的肩上,準備著獻我身手,為國為鄉」。「泰武蒼蒼、龍潭泱泱、餉潭校譽日日張,德智體群美,五育維揚,手腦並用齊奮鬥,精神飽滿、意志強、發奮圖強,復興民族全在我們的肩上,準備著、獻我身手,為國爭光」。
由林茂申校長作詞的校歌,勉勵學童努力讀書,奮發圖強,肩負為校爭光的榮譽,懷抱為鄉為國奉獻的雄心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