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中基測昨天寄發成績單後,成績中等的考生,接下來最困擾的就是選填志願。專家建議,考生確定自己的興趣性向,找出成績落點後,最好把八成的志願留給「門當戶對區」校系,以免高分落榜或高分低取。
台北縣教育局長、教育部國中基測諮詢委員劉和然說,考生選填志願,首先從自己的興趣和性向著手,學術性向較強的學生,優先選擇普通高中或完全中學;操作性強的學生,可以念高職或五專。如果性向真的不明顯,不妨選擇綜合高中,藉著高二以後的職業試探課程,找出自已的興趣。
他特別提醒,傳統志願排名和最低分數,在極少數前幾志願學校之後,就已經很模糊了。像台北縣市很多社區型高中經由口耳相傳,已經得到家長肯定,分數也很接近。
考生選填志願時,除了前幾名非念不可的傳統明星學校,最好考慮車程近、辦學好的社區高中。否則高中職三年每天花兩、三個小時通勤,既辛苦又划不來。
高中職五專登記分發入學,每名考生最多可選填八十個志願。劉和然表示,考生選填志願,最困難的是成績落在公私立、高中職邊緣的學生,尤其是志願數最多的基北區。
劉和然指出,高職、五專每一個科系就是一個志願,同一所高職或五專,全部填下來可能就占去一、二十個志願數。他奉勸考生和家長,如果想走職業教育,絕對不要先選校再選科,以為進了學校再轉科就好。因為很多熱門科不一定有轉科的機會,萬一進了理想學校的冷門科,又沒有轉科機會,至少浪費、痛苦三到五年。
他建議考生和家長,要跳開傳統排名、先高中後高職的迷思,不一定非高中不念的學生,可以高中、高職和五專穿叉選填。性向明顯例如非資訊電機不念的學生,他建議先選科系再選校;如果想念技職但性向不夠明顯,不妨大致分成工、商、農等「類群」概念來填志願。
劉和然建議,不妨把志願區分成「夢幻理想區」、「門當戶對區」、「彈性保險區」,把七到八成左右的志願數用來填「門當戶對區」,兩成志願留給「彈性保險區」。至於分數落差太大,明知考不上的「夢幻理想區」,頂多填一、兩個自我安慰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