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言悄語】化身為魚之後……

文/吳孟樵 |2019.07.08
2221觀看次
字級

文/吳孟樵

當我正要開口說話時,突然意識到自己變成一條魚,只能張著嘴,說不出半個字。

意識之後,才是清醒,察覺這是一場夢境。當下我驚慌?正確說來是驚訝,而沒有驚恐慌亂感。想像著,如果我是魚,會害怕的該是離開水源。以前家裡有個大魚缸,由我餵食飼料。缸裡多數是橘紅色的金魚,某日早上發現地面有隻魚,大概是游著玩著,不小心跳出水面後,終究沒能回到水中。面對此景象,大概是我人生中很大的震撼之一,當時我十幾歲,被這一幕驚得難過許久,記得還掉了淚,不肯再添加金魚,那是不願意再有傷感之情,即使我與牠們未必有很深的情感。

魚會說話?會傳達感情?人類不是魚,無法全然得知。牠們居住在哪裡才會快樂呢?我們也無從得知。但是,我深信從「游」姿可以知道牠們「快不快樂」。那是一隻鴨子帶給我的「啟示」。

鴨子與魚們在一處游呀游,這隻鴨子逗趣地躲在牆邊,竄出又竄回。直到我發現鴨子的眼神,才知道牠正在看著我,於是我跟牠玩躲貓貓,牠更起勁地玩起竄出划游兩三步,又竄回躲在牆邊看我。牠就這麼地來來回回多次,表情淡定又諧趣,眼睛貼近牆看著我。我想著牠是跟魚們玩膩了,突然發現我這陌生的生物。也想著,幸好我不是貓,否則會把一旁的魚們嚇跑。

然而,這夢境,讓我變成一條魚。我當時想說什麼呢?是被困住的魚?自由的魚?游向哪的魚?化成魚,是體會無法說出口的話?還是根本無法言語?

不語,可以隱藏較多的感覺或情緒。

獲得國際安徒生插畫大獎的繪本書《追夢小黑魚》,來自伊朗的童話:小黑魚總想著要離開這條小溪,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無論媽媽怎麼勸說,牠決心游出媽媽認定的世界去尋找大海。途中,小黑魚遇到什麼事?牠能到達大海?

這讓我想起我媽媽。媽媽總有很多的規定,不准這不准那,原因都在於「保護」,但經常是過度的保護。記得我曾跟媽媽說:「就算我會跌倒,也得讓我體驗呀,才能知道日後可以不跌倒。」想當然耳,媽媽不會同意我這看法。

多年來,我不會把爸爸媽媽的生活情境弄混,很少把他們放進同一個夢境裡。近日卻發現同時夢到爸媽,我與他們同處,聊著要去哪吃飯。接著,我們三人外出,在街上,才一轉瞬,發現爸媽牽著手走路。只是,我忘了他倆是誰先牽誰的手。只記得,夢中的我非常感動,也帶著驚訝與安心的混合感覺。我雙手環抱住媽媽,邊摟邊說:

「我會讓妳每天都感受到幸福。」

必然是很深很深的情懷:

讓媽媽感受到幸福是件很重要的事。

在夢裡,似乎覺得這該是爸爸對媽媽說的話。我們三人走了很長很長的路,經過些不適合的餐館,於是,我招輛計程車,打算讓爸媽坐後座,當我打開前座車門要進入前座時,赫然發現自己與他人到了階梯很多又很高的劇院排隊。那是劇院改裝而成的戲院,有著寬敞舒適的大座椅,正要看電影哩。爸媽何時退出這個夢?但是,他們一直留在我心底。書寫、做夢……都是與他們相遇的方式。

那麼,夢中我這條魚究竟要說些什麼?當我受委屈或是憤懣時,多數時候我是不擅於開口表達,甚至會隱藏情緒(除非是特定人或特殊狀況)。情緒會決定我們的生活品質,但那不代表我會讓情緒不起伏。

二十世紀心理學家席爾文.湯姆金斯(Silvan Tomkins)是最早提出情感理論(Affect Theory)的專家,他以情感的概念來探討情緒,而情緒是激發生活的因素,所有重要的選擇都出自於情緒的激發。

偶爾,我很羨慕有人能夠脫口說出該說的或不該說的話,我總像是被堵住了口,心,把我的口封印,真正該說的溫柔話語沒說、真正的憤怒沒出口,但我總找不到怨怪憤怒心,頂多就是情緒好或是不好。很佩服亞隆這樣的專家名人,勇於揭出自己的恐懼心、厭惡感。這些,我頂多可以化作小說抒發。

某晚與一位老師彼此分享亞隆的作品,這位老師要我對其他人說說亞隆怎麼把自己與媽媽化作夢境做治療(當然不是真的夢,而是亞隆以此作自我療癒。)他和媽媽對話,彼此有抱怨之言,也衷心感謝媽媽。最後,他請媽媽別再到他夢裡。媽媽說:「這『不是』你的夢,這是『我的』夢。」真是非常有意義的觀點:夢境屬於誰、以及怎麼詮釋。

我卻很開心在夢裡看到爸爸媽媽。即使媽媽生前很辛苦或脾氣不好,但她在我夢裡,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是美好溫柔的模樣,我很珍惜。但是,我多數時候是那條張口不能言說的「魚」。

心理學家的研究是:人可以很容易地掩藏表情,但是「聲音」很難於掩飾。湯姆金斯說情緒生起時,會有發出聲音的衝動,且各個情緒有不同的聲音。人雖可嘗試壓抑聲調,但只要一開口說話,就很難不透露內心的情緒。

這麼看來,我即使隱身於夢中,依然處於自我意識很強的狀態,不敢輕露「話語」。那麼,我這條「魚」到底想說什麼?到底,想.說.什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