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腦萎縮症病友于昕蕎的繪畫作品〈幸福的孩子〉(圖)、〈芭蕾舞女孩〉。圖/中央社
小腦萎縮症病友于昕蕎的繪畫作品〈幸福的孩子〉、〈芭蕾舞女孩〉(圖)。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蕎蕎是「罕見天使」,罹患兩種罕病,她從全身軟趴趴到能作畫、開畫展,面對生命困頓從未停下努力的腳步。她筆下是美麗的世界和夢想,儘管路難走,也要有勇氣。
十八歲的蕎蕎出生時就是一個特別的孩子,雖然新生兒檢查沒發現異樣,但身體肌肉無力,全身軟趴趴,一直到八個月大時,確診粒線體缺陷症,一歲半才學會用手撐著地板坐著,一直到三歲半才開始學爬。
每前進一步對蕎蕎都是困難的挑戰,蕎蕎媽媽林淑寬昨天表示,從三歲半到六歲間,為了學爬,蕎蕎的下巴撞地數次、鮮血直流,還縫了好幾針。六歲學會爬,爬到九歲才能站。經過漫長的每天苦練,十五歲時才終於能牽著手走短短的路。
蕎蕎十二歲時開始學畫,林淑寬說,學畫除了可以復健手的細部肌肉,更重要的是,她希望如果有朝一日她無法再陪伴,至少蕎蕎有畫畫為伴、有情緒紓發的管道,就算一個人生活也不會害怕。蕎蕎最喜歡的畫作是〈芭蕾舞女孩〉;她說,一直都很希望能真正站起來走路,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像畫中的女孩一樣,輕舞飛揚。
另一幅畫作「幸福的孩子」,畫的是在冰上散步的北極熊母子。蕎蕎在說明欄寫著:「我覺得我就像是小熊一樣,跟媽媽在一起很幸福。」
蕎蕎一直到今年三月,又確診另一個罕見疾病「脊髓小腦動作協調障礙二十九型」。林淑寬說,這是相當罕見的基因突變導致的病症,全球病例不多,在亞洲更是少見。但蕎蕎面對疾病非常樂觀,從來沒有失去信心、萎靡。
林淑寬還記得,蕎蕎第一次到帶著畫作到公益攤位擺攤,有一個阿姨買了畫,蕎蕎馬上回過頭來,臉上綻放笑容,開心地說:「媽媽,賣東西的感覺太好了!」獲得賞識的成就感,就是障礙者自立生活的原動力。協會理事長林秀成表示,展覽除了鼓勵病友社會參與,也希望社會大眾更了解病友的內心世界,增加社會友善度,也鼓勵病友多走出家門,多活動也有助延緩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