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中埔訊】嘉義縣中埔鄉的客籍人口全縣最多,境內保存不少客家文物,客家委員會主委李永得昨天實地參訪後,允諾協助推動中埔鄉的三個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計畫。
昨天中埔鄉公所先在四十九庄保安宮簡報,正在進行部分重建工程的保安宮,保留將近三百年前地震後重建的建廟石碑,李永得與副主委邱議瑩等人,參觀後認為非常難得,肯定地方保存文物、語言的用心,對中埔鄉豐富客家歷史與文化資產印象深刻。
中埔鄉公所提出的環境營造計畫,包括和睦村八掌溪畔客家義渡百年風華再現、鹽館村客家五寶井文化生活圈價值再造、富收村赤蘭溪畔客家菸田風貌重現等,已向客委會爭取環境營造經費,建立三個示範村落。
立委張花冠表示,嘉義縣客家人口約有八千人,在全縣屬於少數族群,長期以來是隱性人口,不過客家人硬頸精神與克勤克儉的本性,依然表露無遺,令人憂心是許多年輕一代不會講客語,許多文化可能流失,保存客家文化為當務之急。且大部分經費用於桃竹苗,反而南部如嘉義縣、高雄縣等地客家聚集部落少挹注經費,希望客委會對嘉義縣客家文物保存與生活給予關注。
中埔鄉公所調查,嘉義縣客籍人士以中埔鄉最多,有些村落保有傳統集村生活型態,境內可見菸田、古井、石碑等文物,中埔客家獅為特有的開口獅,希望針對三個村先進行入口意象、美綠化、文物整修等環境改造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