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人員日前在《神經元》發表,他們發現帕金森氏症可能源於腸道,起因是一種問題蛋白質通過相關神經從腸道擴散至大腦。這一發現為治療這種中老年常見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為弄清楚異常折疊的α-突觸核蛋白能否從腸道擴散至大腦,他們展開了一系列實驗,其中一個實驗是向數十隻健康小鼠腸道內注入二十五毫克異常折疊的人造α-突觸核蛋白,然後隔一段時間對小鼠腦組織取樣分析,結果發現,問題蛋白質先是堆積在腸道與迷走神經的連接處,然後經迷走神經擴散至整個大腦。迷走神經是最長的腦神經,廣泛分布於心肺胃腸中。
還有一個實驗大致過程相似,只是將其中一組小鼠的迷走神經切斷,經七個月後,這組小鼠體內沒有出現細胞死亡的現象,這表明迷走神經被切斷有可能阻斷了問題蛋白質的擴散。
「這些發現進一步證明了腸道在帕金森氏症中的作用。」負責研究的教授泰德.戴溫森在一份聲明中說,這是該領域一個令人興奮的發現,為早期治療帕金森氏症提供了標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