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禪學營的學習,讓我感受到行、住、坐、臥皆是禪。無論是喝茶、穿鞋等生活細節,其實都是佛法。」Rafal歡喜的說。
本身是波蘭人的Rafal博學多聞,他精通六國語言,擁有哲學和英文文學兩個學位,目前則就讀英國牛津大學中文系。他曾經在阿富汗、中國大陸和澳洲求學,雖然這些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對他來說,環境的適應並不困難,因為他都懷著感恩與開放的心來學習,「能到不同的國家學習各種的文化,我覺得很幸運。而唯有放下我執,學習才更有收獲。」
提到學佛的因緣,Rafal表示,之前於西澳大學就讀時,因上東方哲學的課程,開始接觸佛教哲學,引發他對佛教義理的興趣。接下來,他陸續看一些佛教書籍,也開始學習禪修。過去的他認為,佛法僅在一小時的禪修,離開了禪修,佛法是佛法,他還是他。「在學校,學術的價值只是在於『思』,但對人生的諸多煩惱仍無法解決。所以,當時我雖然知道佛法不能離開生活,但是卻無法實踐。直至來到佛光山參加禪學營,看到這裡的人說話很溫和,走路也很專注,我終於感受到佛法與生活是一體的。」現在,即使只在小事情上幫助別人,他都覺得很歡喜,因為落實了佛法即生活的實踐。
Rafal曾受東西方文化的薰陶,提出佛法要在西方國家弘揚,可以藉由佛法的邏輯性和啟發性,作為思考及體証,解決人們生命的問題。而弘揚的方式可透過翻譯佛教書籍、舉辦公益和禪修活動等,這些都是吸引西方人學佛的方便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