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國際組織的中國籍高官愈來愈多,陸媒曾自傲中國以「平均每年一位」的節奏布局。這背後難逃外界對中國企圖掌握話語權、改寫國際秩序的質疑。目前,至少有六名國際組織負責人來自中國大陸。
中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屈冬玉二十三日當選為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秘書長,他不僅在首輪投票就高票當選,還是首名出任此職位的中國人。
時隔兩天,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二十五日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果落實協調人會議開幕式致詞時,高調感謝「非洲兄弟」。他表示,中國此次競選成功是世界各國支持的結果,其中最堅定的支持者就集中在非洲大陸。
除屈冬玉外,目前還有另外五個國際組織的負責人也來自中國。
包括國際民航組織(ICAO)秘書長柳芳、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秘書長李勇、國際電信聯盟(ITU)祕書長趙厚麟、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首席行政官楊少林、聯合國主管經濟和社會事務的副秘書長劉振民。
陸媒二○一五年曾自豪表示,中國籍官員入主國際組織「平均每年一位」。
而在一些台灣積極爭取參加的國際組織與活動中,也可見到「中國影響」,包括香港籍的前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陳馮富珍、前國際刑警組織主席孟宏偉,以及現任國際民航組織秘書長柳芳。前述官員當中,陳馮富珍已於二○一七年六月三十日屆滿卸任,至於孟宏偉則是在二○一八年九月遭到中共整肅,隨後辭去國際刑警組織主席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