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領導人翁山蘇姬,在東協峰會就座,戴上耳機準備聆聽同步翻譯。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第三十四屆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峰會二十二日在泰國舉行,與會各國領袖將力促在年底前就全球最大商業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達成協議。
本屆峰會,東協十個成員國的領袖也將討論南海爭議、羅興亞人遭迫害和海洋塑膠汙染等議題,但目前美中貿易戰的風險揮之不去,貿易議題將是最大焦點,預期各國領導人簽署經濟合作夥伴協議。
美中相互課徵報復性關稅,使一些製造商從大陸移往東協,但經濟學家仍認為全球經濟成長前景黯淡。
泰國政府發言人維拉春(Werachon Sukhondhapatipak)表示,有鑑於此,「RCEP是增加貿易量的關鍵」。菲律賓通訊暨作業部長安達那(Martin Andanar)則說:「RCEP愈快實現愈好,本區域需要自由貿易。」
RCEP涵蓋區域占全球約一半人口,成員國包括十個東協經濟體,以及中國大陸、印度、日本、南韓、澳洲和紐西蘭。這項協議,被視為大陸主導亞太貿易規則的機制。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美國與東協的關係降溫,川普更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宣稱TPP傷害美國就業市場。分析師認為,在華府淡出後,大陸正試圖掌控亞太地區的貿易。
然而,東協各國不見得全都希望大陸獨攬經濟霸權。印度已表達對RCEP的疑慮,擔心大陸商品將湧入印度的巨大消費市場。澳洲和紐西蘭則對缺乏勞工保障和環境保護提出反對。
這些反對聲浪,已導致RCEP進展在最近幾個月陷入停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