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工廠就地合法 後患無窮

李武忠(台北市╲農漁經學者) |2019.06.17
1493觀看次
字級

蔡總統執政三年多,最引以為傲的政績包括了轉型正義,但面對十三萬家農地違建工廠,行政院以讓產業安心「拚經濟」為由,提出《工廠管理輔導法》修正草案,以二○一六年五月二十日為界線,以後新增的違章工廠,一律即報即拆,在此之前的「低汙染」業者,修法後兩年內須申請納管,三年內提出工廠改善計畫,取得「特定工廠登記」,再申請變更地目,就地成為「合法工廠」,卻沒有「輔導落日期限」,農地遭永久侵占,對守法業者不公平,也不符合所謂的轉型正義。

在執政黨及多數立委的全力護航下,即便農業及環保團體大聲疾呼,卻未引發國人關注形成壓力,該修正案通過恐是遲早的事。

相關管理法規早就存在,卻任令那麼多家違建工廠存在,歷任相關官員都該負責,監察院雖對此多次提出糾正,卻於事無補,農地違建工廠數量有增無減,成為燙手山芋。而原先就農地違章工廠朝「專區」設置方向規畫,也因執政高層想法不同,嘎然而止。

只是此例一開,將如過去透過修改《農業發展條例》鬆綁農地農有一般,為台灣農業的永續發展帶來浩劫。

當初基於選舉考量,政府將農地政策,由原本的「農地、農有、農用」改為「放寬農地農有,落實農地農用」,放寬自然人承購農地資格,並准許農企業法人承受農業用地,卻無力管控,許多購買農地的地主並不具農民身分,導致今日優良農地嚴重流失,大量農地被濫墾、濫用,嚴重破壞農業生產環境及妨礙農村發展。

農地是農業生產的根本。可惜在龐大經濟利益的誘惑下,農業及農地在官員、政客、商人眼裡,成為可以優先被犧牲的對象。農業不僅成為政府加入區域經貿合作組織的「伴手禮」,也以台商回流缺乏土地為由,企圖將農地大量釋出供非農業部門開發使用,農業生產環境勢必遭到破壞,再這樣下去,台灣農業過去辛苦建立的根基將逐漸流失,農業遠景堪慮。

對於農地上的違建工廠長期林立,政府明顯失職,應該究責,不能以歷史共業來予以合理化,以繳交「生態補償金」罰錢了事,那麼未來類似的案例,如違規溫泉、山坡地濫墾濫種、無照攤販、頂樓違建等,將層出不窮,只要規模夠大,數量夠多,政府最終就會妥協,如此將後患無窮。

李武忠(台北市╲農漁經學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