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國小學生集體創作木雕作品。圖/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民族國小學生集體創作木雕作品。圖/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清代文學家沈復的文章〈兒時記趣〉描述景象鮮活,令人難忘;台北市民族國小六年級美術班畢業生,在六十四片木板上各自雕刻童年回憶的場景,再拼成寬逾五公尺、高逾兩高尺的大型作品,取名〈兒時藝趣〉,送給自己最美好的畢業禮物。
美術班學生在老師林政榮帶領下,花費超過半年創作這件作品;底圖草稿完成後,要先拓印在木板上,再進行雕刻,每個孩子都要負責雕刻兩到三片。過程中,老師和學生一起腦力激盪、集體創作,記錄最難忘的童年記憶。
木板是從同一塊台灣檜木分切成,共有六十四片,大小形狀略不同,拼接起來並不容易,每個人雕刻技巧、力道也不同,拼在一起,卻呈現最美好的回憶。成品寬五百四十公分、高二百四十五公分。
學生王禾林說,他負責雕刻兩片,雕刻內容有螳螂、樹葉,因圖案細緻,下刀時要特別小心,如果稍不注意,刀子出力太猛,雕刻的細小葉片可能馬上就毀了。
這件獨特的作品,現正於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宜蘭傳藝園區展示,展至七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