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吃食物泥 寶寶患佝僂症

 |2019.06.11
1833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新手爸媽育兒時須小心,勿全聽信網路經驗。有名新竹新手媽媽在網路討論區分享,聽信網路經驗建議,讓自己的寶寶展開「泥派人生」,即除餵母乳外,副食品時期以蔬菜打成食物泥為主進食並吃到一歲半,導致寶寶成長遲緩,一歲多都還無法正常行走。

新手媽媽帶寶寶就醫後才知,因長期蛋白質與維生素D缺乏,小朋友患了後天性「佝僂症」,經醫師及營養師建議下,透過營養改善及補充維生素D後,寶寶逐漸恢復正常,更開始學會站立、走路。

兒科醫師表示,寶寶佝僂症的可能原因很多,除了罕見的先天性礦物質代謝異常以外,起因是維生素D的的攝取不足、營養不良所致,跟長期將食物打成泥狀餵食應非因果關係。

固體食物

訓練咀嚼能力

恩主公醫院兒科加護病房主任、小兒科主治醫師許登欽表示,新手爸媽一開始難免經驗不足,其實只要滿四個月大後,就可以開始嘗試餵寶寶副食品;而以食物泥餵食即是方式之一,藉此可補充奶類所不足的營養,例如只以純母奶餵食的寶寶,容易缺乏維生素D與鐵質,此時就應以副食品或配方奶來補充,讓寶寶成長。

許登欽說,寶寶成長到四個月大時,此階段仍應以奶類為主食,加上食物泥等副食品搭配,主要是刺激他的味蕾、補充所缺營養。若媽媽憂心不知該怎麼準備,建議先從粥、蔬菜、水果等寶寶副食品的入門選項食物開始,可先將食物煮熟後,運用家中果汁機將食材打碎攪爛,把它拌成湯汁或糊狀後用湯匙餵食。

而到快一歲時,因寶寶開始陸續長牙,較不建議如上述案例只以蔬菜泥餵食寶寶到一歲半,因這樣會有長期缺乏蛋白質等營養問題;應開始試著餵養寶寶用手指就能抓起來、較為固體的食物:如蘿蔔丁、山藥、馬鈴薯等,也可適時加入不同種類食物補充寶寶營養、訓練咀嚼能力。

但須注意的是,食物仍以軟爛為主,以免寶寶在吞嚥時嗆到。

素食需求

也能提供營養

許登欽說,原則上不必過度擔心寶寶過敏問題,家長可多方嘗試,增加食物的多樣化,幫助寶寶攝取各種不同營養;若真出現過敏,另挑選其它種類食物來得到類似養份即可。

晨光健康營養專科諮詢中心院長趙函穎也提醒,寶寶滿一歲時,應該各種類食物都應嘗試,如蒸蛋、蛋捲、蔬菜等,此時寶寶不只是補充營養,也是訓練其咀嚼、吞嚥能力、接受多樣性食物,養成健康飲食習慣。若有素食需求,包含豆腐、黃豆、豆漿、毛豆等奶蛋蔬食,亦能補充寶寶所需要的營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