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可強身、活絡筋骨、訓練心肺體能!」六十八歲的前台灣台大醫院院長李源德說,他從卅年前就開始爬山,每周日一定把時間空下來,跟一群好朋友去爬山。
台灣心臟內科權威李源德說,以前還在台大醫院服務時,為了搶時間,早上五點就出發去爬山,九點下山後到醫院開始工作;退休之後,改成休閒式爬山,早上七點出發,但前幾周發現,七點出門,太陽已經出來,氣溫較熱,因此,大家決定改成六點出發。
目前擔任敏盛醫院集團總裁的李源德說,選擇登山做一生的運動,是因為登山可以訓練毅力、鍛鍊體力。登山時會喘氣,可以訓練肺臟的功能,因為肺會隨年齡增長而老化、纖維化,登山爬坡時,因為需要更多氧氣,所以會喘氣,這樣的喘氣剛好可以用到平常沒有好好利用的肺部功能,增加肺活量與肺部再生功能,減緩老化與纖維化。
但有一年,已是登山老手的李源德,卻在山路上不慎摔跤,左腿腳踝骨折。他說,那年他們因為聽信山友說,再走十幾分鐘就可以看到神木,臨時改變行程去看神木,沒想到走好幾個小時才看到神木。
他在回程中,因路途不熟,稍一大意,爬過橫在山路上的一棵大樹再下來時,踩到小石頭滑倒,左腳踝因此摔斷。
李源德提醒民眾,爬山時千萬不能勉強、大意。爬山的行程也應按照原定計畫,切不可以任意聽信他人說法而改變計畫。
李源德說,爬山最好找三、五好友一起爬,可以互相鼓勵,也能交流對事情的不同看法,他們的爬山團裡,有醫師、文學院、農學院與理學院等不同領域的教授,在爬山時可以聊天交流意見,帶來知識與心靈的成長。
「我有一個心臟病病人在我鼓勵下,除接受治療外,每天爬山,結果血壓、心跳、膽固醇都逐漸恢復正常!」
李源德說,爬山運動可讓人健康,但也得注意,日常的飲食控制、生活作息仍要正常規律,千萬不要一下山,就因為有運動過而大吃大喝或喝酒,這樣只會抵消爬山帶來的好處。保持長久的運動習慣、維持正常健康的日常飲食作息,兩者不可偏廢,才是健康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