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城的奮鬥】 我在西安──放羊的周幽王

文/羅智強 |2019.06.07
5732觀看次
字級

文/羅智強

放羊的孩子閒著無聊,在山上大喊:「狼來了!」村民們提了棍棒刀槍衝上山來,個個跑得氣喘吁吁,放羊的孩子戲弄了村民,捧腹笑倒在地。後來幾天,這孩子故技重施,村民再也不相信他了。有一天,狼真的來了,不管放羊的孩子再怎麼驚慌叫喊「狼來了」,村民聽若罔聞,狼不但吃光了羊,也吃掉了放羊的孩子。

這是一則伊索寓言,我總是聯想到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在明.馮夢龍所編著的《東周列國志》中,早在西元前七七二年,周幽王因為做了和放羊的孩子一樣的蠢事,身亡國滅。

話說周幽王的寵妾褒姒有冰山美人之稱,佞臣虢石父給周幽王出了個「點烽火戲諸侯」的餿主意,為求褒姒一笑。看到四方前來勤王的諸候軍隊,在驪山底下你推我擠,冰霜美人褒姒終於嫣然一笑,周幽王也笑了,直到犬戎攻入鎬京,烽火再也召喚不來任何一支勤王軍隊,周幽王最後死於亂軍之中。

相較於放羊的孩子,周幽王付出的代價可大多了,他還陪上一個王朝以及整個鎬京城百姓的身家性命。

跳脫學生時代歷史讀本的想像,驪山,此刻真真實實矗立在我的眼前。古稱駿馬為驪,這山因似馬形而稱驪山,我在山腳往山上望,昔日幽王戲諸候的烽火台,早已不復可尋,近三千年了,褒姒卻得背起一笑傾國的黑鍋,扛下西周覆滅的主責,彷彿幽王橫征暴斂、窮兵黷武、廢長立幼,都可以一筆帶過。

驪山最高海拔一三○二米,是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著名「關中八景」的「驪山晚照」即為其一。

為求千里目,先搭纜車到驪山老母宮,這座宮廟拜的是女媧娘娘,宮內有一顆號稱女媧補天沒用到的青石,就擺在殿左,供人膜拜。據《紅樓夢》所述,這顆頑石也是賈寶玉的真身,而賈寶玉的一生,在曹雪芹的描述下,就是頑石點頭的過程。

從老母宮的一處露台眺望遠目時,除了山腳的華清宮,一派雕梁畫棟,綠水垂柳之外,觸目盡是水泥叢林,於是那股滄桑的歷史氛圍,只能限縮在驪山周遭,再無沃土千里的景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此刻,更顯得彌足珍貴了。

參訪過程中,我們也到一家名為「杏花村」的農家餐廳解決中餐,無需牧童遙指,按圖索驥,一行人跨入餐廳大門,只見中庭遍植杏花樹,正值三月杏花盛開,一陣風過,杏瓣如雨飄落,好不詩意!

都忘了吃些什麼菜了,唯獨號稱陜西八怪之一的「biang biang麵」,寸寬的麵條像褲帶,令人印象深刻。

附帶一提,所謂陝西八大怪:「板凳不坐蹲起來、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帕帕頭上蓋、麵條像褲帶、鍋盔像鍋蓋、油潑辣子一道菜、秦腔不唱吼起來。」

相傳 (biang)字為一窮秀才所創,當時的他囊袋羞澀又飢腸轆轆,付不出麵錢,店小二使盡白眼,書生心生一計,取來筆墨紙張,便創此字送給店家抵償麵錢,成為中國字中筆畫最多的一字,此字書寫時,還有一個口訣如下:

「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邊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裡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長,東一長,中間加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勾搭掛麻糖;推了車車走咸陽。」

這一整大碗的麵片,取筷將油潑辣子和麵片用力攪拌,趁熱大口入嘴,爽辣又有嚼勁,好不暢快!

二年前看過大陸電視劇《白鹿原》,劇中的白嘉軒、黑娃,時不時大口吃著這樣的碗麵,那種帶勁的感覺,此刻,我終於心領神會,這也正是陜西人耿直爽快、刻苦耐勞的性格下,產生的飲食文化。

在麵片入口的嚼勁中,我估計千年以來,陜西的老秦人都是這樣吃麵的吧!無論是盛世?還是亂世?無論日子過得下去?還是過不下去?這一碗麵,趁熱了吃,這一生,拉拔孩子長大,家族平安和睦,夫復何求?

不知為何?心底油然升起一股感動,為著此情、此景、此地與此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