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每當到了端午節這一天,最興奮的事就是找尋容器裝「午時水」了。「午時水」的製程很簡單,事先將容器洗淨晾乾,端午節當天從井中或從幫浦取水放在大臉盆或水桶中,在太陽下曝曬,俟中午十二時日正當中之時,倒進容器裡,然後密封搬進屋內就行了。以前的容器都是裝醬油的玻璃瓶或陶甕,可以久存不變質。
農業社會,民俗中「午時水」的功能相當多,可以趨吉避凶,可以拿來治病、淨身、淨宅、也可以泡茶。若有人生病,老人家一定要病人用「午時水」洗澡,家中若有不吉異象,也是用午時水灑在家宅四周。若來年還沒用完就倒進廚房水缸裡,或灑在禽畜舍周邊。
在知識不普及,衛生醫療落後的時代,「午時水」陪著祖先們度過艱難困苦的歲月。
今日已少有人還傳承著「午時水」的習俗,但緬懷昔日,大家更應珍惜現有的成就。
洪長源(彰化縣/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