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司厚片也屬於高納食物。圖/美聯社
【本報高雄訊】高雄醫學大學體重管理中心主治醫師張博智表示,高鈉飲食導致的健康問題,以高血壓名列第一,其次就是肥胖、胃癌及骨質疏鬆,以及造成早期腎臟病惡化等。「高鹽」問題導致癌症及慢性病,長期以來卻遭民眾輕忽,其嚴重性不容小覷。
高醫營養師許玉恒,建議生活中的減鈉方式,除了選擇天然食物,還有「少喝湯」,因為「湯是鈉的深淵」「減鈉可以從購買時閱讀營養標示開始。」購買包裝食品時,留意營養標示中的鈉含量。
1天吃超過5克鹽 就超標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二○一七年定義,一天超過五克食用鹽就算超標(比衛福部國建署的標準更嚴格),不過從統計資料來看,不管歐美、大陸及台灣地區,民眾一天下來可能吃到十二克鹽、甚至更多。以一茶匙約六克來算,兩餐吃便當,中間再吃外賣點心、零食,含鹽量就遠超過兩茶匙量。
張博智表示,人吃下的鹽分從腸胃道吸收後進入血管後,也會把水分留在血管中,水分一多,血壓就會升高;其次,百分之九十的鹽分最後會透過腎臟排出,鹽分過多將刺激腎臟血管收縮、醛固酮分泌,腎絲球也會跟著收縮,當過濾水分不足時,血壓一樣會飆高。
張博智說,曾收治一名體重一百五十公斤的三十九歲男性患者,早餐喝大杯奶茶加吐司,中晚餐吃便當等重鹹食物,曾因二氧化碳蓄積四度送急診插管,後因呼吸中止症候群就醫,有高血壓和高血脂,血氧飽和度只剩百分之八十六(正常九十五到一百),減重手術後,這名患者不再碰高鈉食物,只吃流質粥類,結果體重急速瘦下三十公斤,血壓也降回正常了。
此外,因為吃太多鹽,會造成胃壁正常細胞黏膜受刺激,反覆下來會造成腺體增生、發炎,導致胃癌的發生;在二次世界大戰時,因電力、冰箱不普及,很多食物如酸菜、小菜、蘿蔔乾等,保存都要靠醃漬,醃漬食物吃多,當時胃癌比例就相當普遍。
張博智說,以日、韓為例,因醃漬食物多,胃癌發生率也居高不下,日本厚生省在九○年代開始就擬定國民健康促進法,要求四十歲以上成年人健檢都要做胃鏡,目前亞洲日、韓是對胃癌研究最多的國家,也有很多早期胃癌患者被發現。
少鹽又少糖 輕盈多健康
除了高血壓、胃癌和肥胖,高鹽還會造成骨質疏鬆,鹽吃進去後排出來,尿量流失多,人體的鈣也會跟著流失。如果女性進入更年期後,還愛吃鹹,骨質疏鬆會更加惡化;高鹽甚至會使初期腎臟疾病惡化,八、九成都是高鈉引起。
「You are what you eat.(人如其食)」張博智表示,除了少數遺傳性癌症,飲食是影響大部分癌症、慢性病和非傳染病疾病的關鍵因素。體重管理中心為減重患者設計的口號是「吃飯七分飽、少鹽又少糖、有空多走走、輕盈多健康」,這也適用在高鈉飲食的攝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