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待用咖啡、食物曾流行一時,但你可知道,台灣也有「待用課程」?去年成立的台灣待用課程協會,邀紐約、倫敦回來的藝術家與藝術治療師,提供偏鄉孩子學藝術的機會,迄今已執行近一千三百小時的待用課程。
台灣待用課程協會副理事長陳欣婷指出,待用課程概念源自於義大利「待用咖啡」。一百多年前,某間位於拿坡里的咖啡店裡,當顧客遇見好事發生,會支付兩杯咖啡的費用,卻只拿走一杯,把剩下一杯留給有需要的人。 台灣待用課程計畫則鼓勵善心人士捐款贊助各類課程,讓有能力的人購買課程,並將上課權利留給有需要的部落偏鄉孩子。
陳欣婷表示,協會創辦人林才越走訪台灣偏鄉部落後,發現資源設備或營養午餐的捐助非常多,但教育的資源卻非常欠缺, 迄今仍有數學老師兼教畫畫的狀況。協會因此找來不少從紐約、倫敦回來的藝術家,送進部落跟孩子們一起開眼界。
目前鎖定高雄那瑪夏、桃園復興鄉、花蓮豐濱與新城鄉等偏鄉區域,使用者包括部落原民學生、育幼院的情緒障礙與過動孩子、學習障礙的自助團體等。
協會也是媒合藝術資源的平台,缺乏資源的提案者,可到開課平台申請「待用課程」 計畫,協會將為其尋找符合學習需求的老師。由老師與提案者決定上課內容、時數後,開立課程預算於平台上設立課程頁面個人、企業便能贊助課程學費,敲響需要者的上課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