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走過台灣民間老照片(14-13) 國父和蔣公銅像前的留影 文/徐宗懋圖文館 |2019.05.31 語音朗讀 359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頂天立地的雄姿:民國50年代,兩名男士站在石欄杆上合影,後面是國父銅像。三個人的形象,有如頂天立地的雄姿。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歷久不衰的〈國父紀念歌〉:民國60年代,一群高中女生在學園裡的國父銅像前合影。有關紀念國父的歌曲有好幾首,其中戴傳賢作詞,黎錦暉作曲的〈國父紀念歌〉,最為人所唱頌。幾乎人人都能琅琅上口,歷久不衰。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復興中華文化的蔣公:民國60年代,一對男女在機關裡的蔣公銅像前留影,銅像座上寫著「中華正統」四個字,主要強調蔣公復興中華文化的努力,以與大陸上共產黨消滅中華文化形成鮮明的對比。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中華革命黨時期的造型:民國60年代,父親帶著兩個孩子在某公園的國父遺像前留影。在眾多的國父遺像中,這一尊顯得比較高大。國父穿著大衣,主要是根據民國初年國父創立中華革命黨時,經常出現的穿著造型。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新蓋的教室:民國60年代,一所國中的國父銅像前一對父子合影,教室的建築較新。民國60年代初期,許多中小學進行大規模的教室重建,拆掉老的建築,蓋了新的水泥教室,這張照片的教室,是典型的民國60年代新建築。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機關大樓外的國父遺像:民國60年代,一位年長的人士在國父遺像前留影。上面寫著「天下為公」四個字,這是國父孫中山留下的格言,深入人心。不只是學校,許多公家機關的辦公大樓外,也都有國父遺像。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時代的紀錄:民國70年代,鵝鑾鼻燈塔邊的蔣公銅像與燈塔幾乎並列,這座銅像在民國92年(2003)捐給了桃園慈湖雕塑公園,因此這些老照片也成了時代的紀錄。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 今天很少人注意到,從民國40年(1951)起的30年間,台灣百姓男女老幼有在銅像前拍照的習慣。這裡的銅像就是中華民國歷史上兩位最重要的偉大人物:國父孫中山先生和先總統蔣中正。 國父孫中山領導革命,推翻滿清,創建中華民國,提出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的學說。一生奉獻國家和民族,無怨無悔;至於蔣中正總統則服膺三民主義,領導北伐、抗戰、剿匪等重大戰役,最後建設台灣,以實現光復大陸建設三民主義新中國的最終目標。絕大多數人對兩位領袖的德行和功績深信不疑,他們的銅像遍布在學校、公園、風景名勝以及城市圓環中間,代表了堅定不移的思想和信心。 正是在這種思想和情感的擁抱中,男女學生、老師、社會人士、老先生老太太們,尋找留影的適合地點時,都自然而然地站到國父和蔣公銅像前。 前一篇文章 【星雲大師法語】日日觀音 下一篇文章 【食說新語】 新派素食福和慧 熱門新聞 01薑黃抗發炎保護大腦 清自由基防智力退化2025.07.2902【閃文集】 喵聲的魔法2025.07.290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12025.07.2904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5全民閱讀博覽會 南華大學傳遞書香 共建修行沃土2025.07.2906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山尋根演奏2025.07.3007【寶島踏查】 松園別館:從軍事到藝文2025.07.2908賴索托佛光人 捐贈物資送暖2025.07.2909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10臘腸狗吃飯 堅持帶好友共享2025.07.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島嶼拼圖】馬崗漁村領略海女文化【寬鼎畫語】一瞬一華【優游藝林】浮在水面的佐川美術館 【歷史現場】從戍衛海疆到軍艦博物館 德陽艦的奇幻轉型【走進大西南】中國西南民族體質調查(上)【五十三參──慧裴法師攝影巡迴展】守著自己的寶藏 作者其他文章【時光走廊】世界文明系列:塔吉克斯坦(4-3) 冬暖夏涼的氈房【時光走廊】 世界文明系列:塔吉克斯坦(4-2) 遊牧生活【時光走廊】 西洋版畫與中國世紀風雲(9-4) 自強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