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時刻】 山中聽雨

文/潘玉毅 |2019.05.27
1663觀看次
字級

文/潘玉毅

蘇軾在〈喜雨亭記〉一文的開頭講到:「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對於雨,古人多半是十分喜歡的,不然也不會有人專門造一個亭子,還給它取名叫作「喜雨亭」。喜雨亭中應有喜雨人,想來,存有如此想法的必然不只有我。

雨之為物,可觀,可賞,可聽,可說。古人所謂的「九大雅事」裡就有它。在焚香、品茗、聽雨、賞雪、候月、酌酒、蒔花、尋幽、撫琴諸事中,聽雨是最容易的,最適合我這種俗人和懶漢去做。當雨來時,我們只需睜大了眼睛、洗淨了耳朵便可。

我喜歡雨,也喜歡聽雨。「何時了卻人間事,來共山中聽雨眠」,許是打小在山裡長大的緣故,我尤其喜歡山中聽雨的感受:人在山中,山在雨中,詩意且美好。

風起了,雨下了,山裡的螞蟻在聽雨,竹筍在聽雨,蟬和蛙也在聽雨,只有那啄木鳥沒有在聽,而是「篤篤篤」地敲擊著樹幹,好像是在和音。

山中有許多竹林,是聽雨的好去處。因為有竹梢和竹葉的遮擋,當外面已經被雨水澆得溼漉漉的時候,竹林裡仍有些地方是乾的。如果下山已然來不及,那麼不妨躲在密密的竹叢中或是樹底下,將鋤頭放倒當作座椅,也是別有趣味。

雨若下得再大些,要躲雨就得尋一間草屋。我常去的那片竹林離我家的舊居很近。從前,老屋還未坍塌的時候,下了雨,我常去屋檐下躲雨。屋後原有一片池塘,池塘裡隨性地開著幾朵荷花,夏末時節,頗有幾分李義山筆下「留得殘荷聽雨聲」的味道。可惜,如今池塘已經被填埋了很多年了,連帶著池塘邊上的那棵垂柳也都不見了。

一只蝴蝶趁著雨小的時候飛了過來,停在我跟前。我只顧著聽雨,沒時間看它。雨落在水面,蕩開一圈圈圓暈,花開在裡面,草長在裡面;雨落在屋檐,鳥鳴在其間,蟲唱在其間。透過雨聲,我們能瞧見這世界這時節的鳥語花香,流水潺潺。

「畫堂人靜雨濛濛,屏山半掩餘香裊。」當我抬頭的時候,我發現遠山正卸去臉上蒙著的輕紗,彷彿待字閨中的姑娘剛剛撫琴一曲,真美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