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今年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主糧產區,均受到極端氣候影響。傳統的小麥出口國澳洲因遭遇嚴重乾旱,時隔十二年後首次計畫進口小麥;玉米出口大國美國受陰雨天氣影響,播種創歷史同期最低水平;同受乾旱影響,水稻出口國菲律賓也出現大規模歉收。
海洋漁業情況也不妙,聖嬰現象造成日本周圍海域海水溫度升高,海苔產量達到四十六年來新低。
乾旱與洪水在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主產區共發,嚴重威脅全球糧食安全。美國經濟學家史耐德(Michael Snyder)指出,「一場席捲全球的糧食危機正在逼近」。
世界氣象組織數據顯示,二○一八年全球平均溫度比一九八一年至二○一○年平均值偏高攝氏零點三八度,過去五年是全球有完整氣象觀測紀錄以來最暖的五年。
英國里茲大學戰略研究院院長蒂姆.本頓表示,氣候變暖尤其是極端天氣增加將改變糧食產量、質量和病蟲害的分布,從而對糧食供應體系產生影響和衝擊,未來全球糧食供應體系將變得更脆弱。
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顯示,世界長期受糧食短缺影響的人數從二○一五年開始不降反增。
糧食安全專家則建議,鑒於氣候變化影響到糧食安全和人類營養,需要考慮改變人類飲食結構、減少浪費,增加全球食品體系的可持續性和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