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琪,中國上海人,是美國哈佛大學一年級的學生。謙沖有禮的他表示,到海外就讀,不是為了將來能賺大錢,而是希望有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和高品質的學習環境。他分析說,哈佛大學的學術研究水平很高,是世界精英的匯集地,無論是教授或是學生的素質都很有水準。課堂上,教授為培養學生,具有原創思想的能力,鼓勵學生作自我思考和獨立學習,師生的互動也很密切。這種的教育方式,令他覺得很受用。
偉琪藉由加拿大朋友的介紹,報名參加禪學營。他參加禪學營的目的,除了希望來到台灣佛光山,增廣見聞,另外一項主要的原因,則是希望透過佛門謐靜的生活,以及禪坐的修持,找回自己的本心。「大學忙碌的生活,讓我有時變得煩燥,加上身為社區的中國學生代表,為了迎合別人的需求,我常常要求自己有所表現,不知不覺中,就迷失了自我。」偉琪表示,希望透過禪學營的活動,讓自己有反省的機會,思考每一個行為背後的意義,認清自身真實的一面。
除了學習禪修,佛法課程也讓偉琪獲益不少,尤其是在課堂上,與講師之間的問答互動,常令他有意外的收獲。一次,法師以「活在當下」表達禪宗主要的思想時,偉琪不解的請示法師:「就因果的理論來說,過去是現在的因,未來是現在的果,生活的一切是彼此有聯繫的,因此,我們又如何活在當下,不去想過去與未來呢?」當時,法師以《六祖壇經》的一段經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解開了他的疑惑,領會到凡事不執著的美好。就在那一刻,偉琪感受到自己對法的心領神會,以及心眼頓開的體驗。心境的改變,讓他開始以開闊的心胸看待一切事物,並學習探索自己內心的力量。
雖然在禪學營學習的時間僅有一個月,但不可否認,佛法的薰習與禪修的體驗,儼然成為偉琪在生命歷程上的最佳資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