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隴在花燈設計添上植栽,讓藝術作品富有欣賞價值。圖/林育瑩
【本報桃園訊】原先在鞋廠擔任水電技師,退休後化身為園藝老師。現年五十七歲、目前在中原大學擔任園藝技工的李隴,十六年前鞋廠退休後,投入樹編、花燈、造景、圖騰教學的工作。
他把回收的銅線、捆扎線等材料,添上植栽,製作出動物造型及偉士牌機車造型花燈,讓藝術作品不僅有欣賞價值,並與自然結合,展現生命力。
李隴十九歲那年編織的花燈,在軍中比賽一戰成名,為連上拿到冠軍,也開啟他的創作動力來源。退伍後,他致力花燈編織創作,曾受邀到八德大安國小擔任義工老師,指導學生參加花燈競賽,屢屢獲獎,不過幾年下來,他觀察到比賽結束後,花燈就被隨意丟棄,既浪費也不環保,轉向樹編及庭園造景領域發展。
李隴說,現在他的花燈,不單只有骨架及妝點材料,還結合了刺葉黃褥花(金虎尾)、榆樹、松樹等植栽,花燈不但能照明,裝到盆栽上,經由澆水、施肥後,還能讓附著在骨架上的枝葉得以生長。
除了花燈設計,李隴也投入造型家具、茶壺、木雕等創作,他說,只要有「陽光、空氣、水、土壤」,藝術品不再僅有觀賞價值,還能與自然充分結合,讓環境生態得以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