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二十八歲謝佩鈺從學校畢業就投入護理工作,且因喜歡聆聽分享,第一志願就是到精神科。謝佩鈺陪著病人從混亂到穩定,深知精神病人和家屬因病而苦,盼社會更多包容。
昨天是國際護師節,謝佩鈺是今年第六屆優良暨資深典範護理人員「閃亮新人獎」得主之一。她從事護理工作五年,目前在桃園療養院服務,協助精神病人、藥酒癮者重回生活軌道。
謝佩鈺表示,從以前就很喜歡聽人講話、分享生活,也很喜歡透過互動、彼此信任的感覺,本來打算從學校一畢業就走精神科,後來接受老師建議,先到內外科走一遭,更能應付各種臨床的狀況。
陪著病人從混亂到穩定,是謝佩鈺最大的成就感來源。她還記得,有一名男病人年紀跟她相仿,但有思覺失調症,又因物質濫用導致腦傷,生活自理功能盡失,無法如廁、進食,整日眼神空洞、無法言語,對周遭事物漠不關心。
隨著治療進展,病人慢慢恢復元氣,也能開口說簡單的話語。有一次,他跟醫療團隊說:「想回家…看兒子…他…生日…沒錢…沒禮物。」職能治療師就想出一個辦法,結合復健,讓他手做卡片,既可肢體活動,又可以達成送兒子禮物的心願。
她說,許多人對精神科可能不了解或有刻板印象,但病人和家屬因為疾病常常受苦,需要社會大眾更多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