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老書店 基隆好風景 |2019.05.13 語音朗讀 408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基隆一百零一歲人瑞陳上惠,常在他創立的老書店前拉鋸琴,琴音及書香的組合,是許多基隆人的共同記憶。圖/資料照片 基隆市義二路好美風景的陳上惠阿公,去年滿百歲了,他創立的自立書店和琴音,是許多基隆人的回憶。圖/吳淑君位於基隆市南榮路的「梅英居」,展現基隆沿山勢興建的建築特色。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基隆人瑞陳上惠,是台灣最年長鋸琴演奏者,也是台灣第一家中文書店創辦人,他的琴音和書店是許多基隆人的共同回憶,最近他的書店通過文化部補助計畫,將來書店空間整頓得更好,會持續為社區營造及文史工作盡一分心力。 基隆市文化局昨天表示,文化部為保存具潛在文化資產的私有老建築,啟動「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位在基隆市義二路及信二路口、成立七十二年的「自立書店」,上月通過文化部複審,獲得近三百五十八萬元;另位在南榮路二百四十三巷內「梅英居」也通過複審,獲近一百五十三萬元補助。 他在店門口拉琴 沉醉書香樂音 去年滿百歲的陳上惠,常在老書店前拉鋸琴,琴音及書香的組合,令許多基隆人印象深刻。基隆市長林右昌去年致贈重陽禮給陳上惠時,稱讚他不只是基隆的寶,也是台灣的寶。 文化局指出,陳上惠一九四五年隨部隊從大陸到台灣,輾轉到基隆,當時的基隆港繁華熱鬧,但日本人撤離後,光復初期的台灣只有日文書,沒有中文書流通,陳上惠覺得文化斷層太可惜,萌生開中文書店的想法。一九四七年四月四日,他創辦的自立書店開幕,成為台灣第一家販售中文書籍的書店。 陳上惠奠立了台灣中文書的基礎,連大家耳熟能詳的台北重慶南路書店街幾乎都是他一手催生的。重慶書店街已沒落,自立書店仍屹立不搖。 自立書店經營時空,由戰後到自由民主的現代,見證基隆七十多年歷史風華,書店也由下一代接手經營,多年來辦理許多回饋鄰里活動。不過書店建物外觀老舊,陳年的堆積物及收藏是家族一直想改善的現況,剛好文化部推出保存再生計畫,陳家人認為天時、地利、人和,是完成理想的時候了。 文化局表示,自立書店未來仍會持續經營,此外,陳家人長期參與社區營造,推廣皮影戲,整頓好的空間將提供文創物品進駐設攤,也會設立日治時期文物展,展出書店內整理出來的富歷史文化意義物品,並持續發行《哨船頭街報》,為社區營造及文史工作盡一分心力。 梅英居也獲經費 打造陶藝樂園 另外,位於南榮路巷內的「梅英居」也獲得文化部補助,基隆市文化局表示,「梅英居」原屋主就叫「梅英」,鄰里們都還認識她,也對這位女士有許多互動的生活記憶,後來買下房子的陳小姐保留梅英兩個字,稱這間房子為梅英居。 文化局指出,陳小姐並非出生於基隆,但這棟沿山勢階梯而建的老屋一下子就吸引她的目光,於是買下。 老屋於一九四八年興建完成,迄今七十一年,洗石子立面裝飾有幾何風格圖樣和馬賽克磁磚,門前小廣場有二層樓高茶花樹,相當具有早期小品居住空間的氛圍,更代表基隆沿山勢興建的建築特色。 陳小姐跟隨王美雲老師學陶藝多年,她計畫在老屋修復後設立陶藝工作室,開放部分空間供鄰里或附近學校師生使用,目前已與基隆在地文史團體簽訂備忘錄,希望梅英居成為以陶會友、文化交流的夢想基地。 前一篇文章 當紅產業蘊藏人情送餐到府 搭配幫老人家換燈泡 下一篇文章 旗山車站沒火車搭 日客驚訝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3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4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05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06雲梯2025.07.0107【寶島紀事】家族情懷與地方文化──探訪林園古厝群(上)2025.07.0108佛光山體系首位選秀榜眼 張育豪獲悍將指名2025.07.0109迎接加拿大國慶日 佛光人贈物資送暖2025.06.3010【詩】覺有情2025.07.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輕颱丹娜絲今明風雨最大 6縣市今停班課 住星際旅館 神遊外太空海上機器人 乘風破浪收海廢跨界藝術 蟲蟲變身創意秀重症兒夏營 療癒從歡笑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