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盤點國內十大連鎖賣場,調查賣場塑膠使用情形,結果有百分之七十七使用塑膠包裝,呼籲業者投入減塑行動。圖/王騰毅
【本報台北訊】綠色和平組織三月針對台灣十大連鎖賣場進行塑膠使用調查,包括生鮮蔬果、烘焙、熟食、蛋類四大區域產品,約一萬四千四百二十五項,將近八成(百分之七十七)使用塑膠包裝;其中塑膠包裝使用比例最多的前三名,分別是好市多百分之九十六、美廉社百分之九十五、全聯百分之九十二,呼籲賣場應自主減量塑膠包裝,並且開發一次性塑膠產品的替代使用。
綠色和平表示,聯合國將塑膠垃圾視為僅次於氣候變遷的全球危機,全球塑膠的產量,從一九六四年的一千五百萬噸增加到二○一四年的三點一一億噸;其中,塑膠包裝占整體塑膠使用的百分之二十六,占比最大。
綠色和平表示,目前全球的塑膠產量,百分之三十二完全沒有進入到廢棄物處理系統,僅有百分之十四進入回收系統,另外有百分之四十的塑膠進入垃圾掩埋場,百分之十四進入焚化爐。
綠色和平調查顯示,賣場的這些區域內的包裝產品,塑膠袋占百分之三十八排名第一,以蔬果類和麵包蛋糕使用最多,其次為塑膠盒百分之十八。而超市經常使用的塑膠托盤百分之九,保麗龍托盤百分之三和塑膠膜百分之二等包裝物共百分之十四,因為其辨識不明,標示不清,或是外觀類似,但是其實屬於不同種類的塑膠,難以回收再利用。
綠色和平組織減塑專案主任張凱婷表示,這十家超市、超商、賣場減少塑膠的表現,有很多進步空間。
張凱婷表示,英國的冰島超市,會提出超市中的減塑年報,因此呼籲台灣這些重要的零售業者,正視全球的塑膠危機,應先盤點賣場中的自有品牌、熟食區、烘焙區,以及其他生鮮區域,優先減少淘汰不必要的塑膠包裝,根據盤點的結果,明確提出可行的減塑時程,為減塑盡一份心力。
業者:已增可分解材質
綠色和平公布各家賣場塑膠用量,統一超商表示,所使用的商品包裝皆合乎政府法令規範。全聯則回應指出,自二○一八年推動雙北兩用購物袋以來,共較二○一七年減少四百五十萬個塑膠購物袋,而且,二○一八年整體使用可分解材質PLA替代PET等也已超過六千三百萬個,較二○一七年增加超過一千五百萬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