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為協助企業落實保護勞工健康,勞動部日前修正「異常工作負荷促發疾病預防指引」(簡稱過勞預防指引),配合實務修正過勞高風險群的辨識與評估方式,往後可參考為企業提供臨場服務的醫師建議,將具有腦心血管病史或使用藥物治療的勞工,納入過勞高風險的加強關注對象,更加精準掌握過勞因子。
勞動部職安署表示,腦心血管疾病的促發,除勞工原有疾病、生活習慣等個人因素導致,也可能跟工作負荷量有關,根據流行病學實證研究顯示,輪班、夜間、長工時與罹患心肌梗塞、高血壓、睡眠障礙、憂鬱等疾病相關,尤其近幾年產業工作型態變動,長工時、夜班或輪班,甚或高壓力、工作量過重情況更嚴峻。
職安署綜合規劃及職業衛生組長萬榮富表示,原本規定三百人以上事業單位,應僱用或特約醫護人員辦理健康管理、職業病預防等勞工健康保護事項,去年七月擴大適用至兩百人以上事業單位,後續還會再下修人數,由於規定須僱用或特約職醫的事業單位愈來愈多,這次配合修正辨識及評估高風險群方式,可參考醫師建議,將具有腦心血管病史或藥物控制者納入加強關注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