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是亞洲創建的第一個民主共和國,自1911年至今已超過一百年。從軍政、訓政走到憲政,從一黨專政、反對黨成長茁壯,到經過兩次政黨輪替,對比中國大陸的共產黨專政,我們一向很自豪的以「民主國家」自居。我們有透過選舉、罷免所施行的完整代議制度,更有法律複決、立法原則創制及重大政策創制或複決公投的直接民主。但是,是不是只要有「選舉」、「投票」,就是真正的民主?投票前的資訊完整接露、競選過程的正當表現,以及投票結果的確實執行是不是才是真正展現民主內涵的真諦?
今日的台灣,感覺大大小小的選舉一個接著一個,各類媒體的節目也都隨時圍繞在相關的議題打轉。政治人物、候選人只在乎結果,並不介意用甚麼方法得到人民的一票。投票前,或是利用直接攻擊對手的方式、或是利用散播不實或不完整的資訊,千方百計地導引人民在不完整、甚至是錯誤的資訊基礎上投出自己想要的結果。這樣的「民主」,就如同一堆人拿了裝著發霉、發臭稻草的繡花枕頭互打一般,令人作噁!
2018年的直轄市長選舉,出現了改變選舉風氣的契機。高雄市長的主要候選人韓國瑜及陳其邁先生,在競選過程中有了闡述自身政見、不惡意攻擊對方的君子協議。兩位候選人信守他們的承諾,揚棄了台灣最常見的負面選舉,而示範了所謂的正面選舉。這場選舉,展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成果,正如論語所載「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選舉的結果固然重要,但真正感動筆者的是兩位先生所展現出的「君子」之爭。雖然沒有「下而飲」,但有多久,我們沒有在台灣看到這樣的選舉了?
這次選舉的同時,也舉行了10個全國性議題的公投。公投前,各種關於能源、性別與正名的不完整甚至錯誤資訊到處流竄,嚴重的程度已經到了讓人匪夷所思的地步。不同的團體,根據他們想要的結果,只提供對自己有利的資訊,有假資訊、有斷章取義的資訊、有惡意抹黑對方陣營的資訊,當然也少不了利用司法制度來做秀的場景。在這過程中,不少民眾根據得到的不完整或是錯誤資訊投下一票。就在特定團體「騙票」的過程中,民眾「知」的權力被徹底玷汙了。更有甚者,「這個政府」居然濫用完全執政的優勢,一意孤行,對以核養綠公投的結果視而不見。
先有用骯髒手法騙票在前,後又有刻意忽視公投結果的政府,雖然有投票這件事,但這是真正的「民主」嗎?
最近,國、民兩黨為了提名2020總統大選候選人一事,鬧得沸沸揚揚。其中一黨,初選機制改了又改,好像除了現任總統以外,其他黨員都不該有成為候選人的權益;另外一黨,看似為了特定人選,至今提不出黨內初選辦法。雖說黨內初選並非全民的公眾事務,但是最大兩黨為了勝選,在黨內所展現出的因人設事、忽視制度的態度,會讓我們期待他們的候選人有真正的民主素養嗎?
選舉、投票不是民主的全部,唯有每一票都用正當的方式爭取而來,投票結果被確實遵行才是真正民主精神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