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做聽力追蹤時,百大青農媽媽陳惠琪坐在孩子身邊,聽到耳機裡傳來的嗶嗶嗶訊號聲非常刺耳,但女兒卻毫無反應,她用手勢示意「要注意聽聲音!」女兒卻跟她說:「耳機裡沒有聲音啊!」當年,拿著診斷報告站在門外的她,望著單側聽損女兒「淨」的稚嫩小臉,忍不住當場大哭。如今五年過去了,她和寶貝女兒已經學會用正能量與樂觀態度,面對上天賜給她們的「驚喜」。
也許是「為母則強」,也可能是「天生倔強」,台灣百大青農陳惠琪,帶著單耳聽損的女兒,從爬離困境到翻轉人生,自認「正能量」破表的她,昨日在三家企業合作發起的「虹韻聽見愛希望工程」上,笑中帶淚地談著走過五年困境,一路上體會的人情冷暖與悲歡風景。
在台灣,如同陳惠琪這樣需要照顧聽損孩子的家長不在少數。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每三百名新生兒中,就有一位面臨聽損問題的孩子,其中也有不少是容易被忽視的「單側聽損兒」,透過篩檢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同時透過助聽輔具及復健,幫助孩子建立「聽」與「說」的能力。
萬芳醫院小兒神經主治醫師暨北護聽語副教授翁仕明表示,在幼兒聽損問題中,單側聽損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環,這是由於雙耳聽力的補償作用,或是單側聽損並非全然聽不到聲音,孩子不是全然對聲音沒有反應,因此透過篩檢才可以及早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