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環境能讓一個作家寫出曠世鉅作?是熟悉的地方所產生的安定感,方能沉澱心靈、文思泉湧?還是陌生的地方所提供的新鮮感,才能激發特別的感觸?
美國幽默大師馬克.吐溫的文章全出自他那八邊形的小屋子,在這個七面都有窗子的書房中,每一扇窗都是他寫作之暇抬頭休息的風景畫。
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的書房和他的詩一樣浪漫,他總是在他的書房││一片松林裡,找尋一個可以棲身的樹洞,然後像隻野鳥似的窩在裡頭讀書、寫詩。
同樣在樹林裡,俄國文豪托爾斯泰除了找尋靈感,主要是避暑、以及避開頻繁的來訪者,他在家附近的檞樹林中建了一棟小屋子,只讓風聲和蟲鳥聲進去,其他一概謝絕。
法國文學巨匠雨果的書房一樣避開群眾,但是他卻是敞開視野、擁抱世界。
他的書房位於蓋納西島最高點的瞭望台上,天花板和牆壁都嵌上了玻璃,可俯瞰碧海、仰觀藍天,坐擁一室煙雨晴陽,取名「水晶室」可謂實至名歸。
英國知名作家蕭伯納的書房真正是間流動工作室,小小的可移動式斗室,冬天時推向朝陽的位置、夏天時推到陰涼的地方,無所謂方位和風水,創作時身心舒泰,寫出好文章就是最好的風水。
陪著無以數計小朋友度過童年的安徒生童話作者,丹麥的童話大師安徒生,總是在旅行中完成一篇篇膾炙人口的精彩童話,而旅館和飯店都成了他的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