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傳古謠 祈雨儀典 工藝專書 小林村10年 振興流逝的文化

 |2019.04.14
2837觀看次
字級
日光小林社區找回傳統服飾的文獻跡證,由村內刺繡能手「復刻」。圖/王昭月
走過莫拉克傷痛,日光小林社區居民在文化復振過程中找到療癒的力量,重展歡顏。圖/王昭月

【本報高雄訊】十年前莫拉克風災造成高雄甲仙鄉小林村覆滅,但倖存的「小林人」未沉溺於傷痛,反而努力復振流逝的文化。族人昨天舉辦「大武壠文化節」,即尋回一首失傳逾半世紀的古謠及祈雨儀典,也發表記載小林獨特工藝的專書,重現小林村的精采。

莫拉克災後,倖存的小林人移居杉林區日光小林社區,族人們在復振產業及文化中,找回重生的價值,也在溯源中發現自己原來是「大武壠族」而非泛稱的平埔族,也對自己的根源有更深的體認。

日光小林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王民亮表示,今年大武壠文化節,小林村人特別發表一首失傳近一甲子的古謠〈七年饑荒〉,僅剩十四句羅馬拼音歌詞,以及一句旋律,大意是向祖靈祈祝降雨,潤澤作物。

而由耆老徐大林、潘春美等人傳述、族人徐銘駿主編的新書《用手說的故事》也公開發行,傳述刺繡、網袋、竹編、花環四大工藝。

此外,莫拉克災後,小林村許多傳統文物都隨風雨掩沒,但風災十周年之際,小林村民,發現過去傳統服飾的文獻跡證,找來村內刺繡能手進行「復刻」,在昨天的「大武壠文化節」發表,讓已經斷線的服飾文化再度接續。

小林的傳統服飾以黑色及深藍的靛色為主,衣領、腰帶及袖圍刺繡著花鳥及大量菱形紋裝飾,風災前,村裡老輩還會製作,但一場風災很多文物都被大水沖走,村落裡的手繡服飾,蕩能無存。

過去部落沒有文字,服飾上的圖騰就是一種文化紀錄。王民亮表示,復振文化過程中,他們在台大人類博物館發現一套一九三○年收藏的小林傳統服飾,如獲至寶,因此特別復刻、進行傳承。

昨在大武壠文化節亮相的一套傳統服飾,含頭巾、衣褲、腰帶及披肩,是由族人潘燕玉花了好幾月一針一線繡成。「將來當我們老了,下一代也不會因此失了文化的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