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娃拾荒 撿出一間圖書館

 |2019.04.12
2011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河南省周口市陳莊村一對小姐妹隨外婆、舅舅拾荒,撿到不少舊書,她們把書蒐集起來,在家裡布置一間小圖書館,村裡的孩子假日都會聚在這裡看書。經媒體報導,她們收到各界捐書、協助改善圖書空間,她們感動地直道謝,淚水不停打轉。

《大河報》報導,十二歲的吳楠楠和十歲的吳適可姐妹,從小跟媽媽在外婆家長大。外婆和老伴體弱多病,生活拮据,假日會帶兩個外孫女拾荒貼補家用。

小姐妹撿到不少書籍和畫冊,比如《十萬個為什麼》、《兒童學唐詩》等。她們把書擦乾淨,有的書封面脫落了,就包上一層牛皮紙當封面。她們把書整齊擺在家裡桌子上,供村裡的中小學生免費借閱。看著小夥伴們每個周日都來家裡讀書,小姐妹很高興,決定等將來圖書多了,要為村裡孩子辦一間免費圖書館。

她們開始刻意蒐集圖書,過程中得到不少幫助;有次跟舅舅到縣城撿垃圾,她們在舊書地攤挑了《革命烈士詩抄》等書,每本售價一到五元人民幣,擺攤的老爺爺得知她們的情況,只象徵性收了一元人民幣(約新台幣四點六元)。還有一位鄰村的拾荒老人,常撿到玩具和書本,總讓小姐妹挑「有用」的回去。

經過籌備,二○一六年初,姐妹倆收拾好外婆家一個房間,把書擺在一張木板床上,心中的圖書館就這樣「開業」了。「圖書館」藏書僅一百多冊,書都破舊發黃,但都被小姐妹整理得很乾淨,孩子們都看得津津有味。

妹妹患眼疾 從未放棄閱讀

吳楠楠開心地說:「我感覺沒有啥,書本破點,裡面的內容都能看。我和妹妹都喜歡看漫畫書,現在能照書本畫畫了。」吳適可患眼疾,一隻眼睛看不清楚,但從未放棄閱讀;不看電視的日子裡,她最大樂趣就是泡在圖書館。

十歲的陳晨是圖書館「常客」,她說,家裡沒書看,做完作業就無所事事,自從圖書館成立後,她沒事就和朋友來看書,「我在這裡看書都有兩三年了」。吳楠楠承擔起管理工作,每當有人看完書,她就接過圖書,歸類放好。

報導形容,這對姐妹「撿」來一間圖書館,「全村的小夥伴都來看」。新聞曝光後,愛心如潮,有村民送書到圖書館,有各地學校、企業發起捐書,也有醫院願伸援手治療吳適可的眼疾。小姐妹還收到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一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四萬六千元)夢想基金,用來把簡陋圖書室升級成真正的圖書館。

收到愛心捐書 高興得哭了

當地團體十日送了一千多本書和新桌椅到圖書館,當天傍晚放學,得知消息的孩子們一窩蜂地湧進小姐妹家中,各自找喜歡的書翻了起來。小姐妹比過年還開心,在院子裡蹦蹦跳跳。「這書都是我們想看又沒有的,像一些科幻、科普類的圖書,我們太想看了,有了這些書,我們將學到更多的知識。」吳楠楠、吳適可開心地說。

吳楠楠每周要到七點五公里外的初中求學,只有周末在家,她的手指上有不少刮痕,是跟著大人撿垃圾留下的。吳適可的情況相對好一些,因為吳楠楠心疼妹妹,總是搶在前面做事,只讓妹妹當「助手」。雖然家庭條件不是太好,但兩人的衣著非常乾淨,圖書館也打理得井井有條。

「這姐妹倆可懂事,平常沒見她們買過啥零食和衣服,她們穿的衣服有些還是撿垃圾撿來的。她們這點難能可貴,不跟別人比吃穿,只顧埋頭苦讀書。」一名老師說,姐妹倆的作文寫得不錯,這跟她們平時豐富的閱讀量密不可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