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賞螢季開始了。記得小時候,住家周圍草地、河畔,水草豐美,潤木滋芳,自然的環境優良,夜裡可愛又神祕的螢火蟲到處飛舞。我們追著一閃一閃的螢光,一邊唱著朗朗上口的台灣童謠「火金姑來食茶……。」活潑充滿童趣。
沒有乾淨的水源和自然環境,螢火蟲就無法生存。由於人為的環境汙染,如農藥、廢水、擁擠的水泥叢林,由於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螢火蟲棲息地逐漸消失。
近年來,山林地區如南投縣東勢林場、鹿谷、埔里、魚池……,還有其他縣市的森林遊樂區,積極推動「螢火蟲保育就是環境保護」共識,苗栗卓蘭的螢火蟲復育、保育成功,螢火蟲數量爆增,夜空出現螢光閃爍的美麗景緻。也讓輕羅小扇撲流螢的浪漫景象再現。
森林遊樂區結合螢火蟲資源與休閒活動,以教育和欣賞作為活動主題,除了介紹螢火蟲的生態;同時了解生態保育重要性,人類、生物、環境三者息息相關。除了增進對大自然環境的認識,更要積極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十幾年來,螢火蟲繁殖成功,歸功於專家的用心復育。螢火蟲的成蟲只有短短二十天,牠們的一生雖然短暫,生命不在長度而在亮度,在黑暗中閃閃發光,增添夜色的美景,給我們深刻的啟示和禮讚。
吳芳枝(台中市╲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