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地址的學校】吃核桃,真補腦

文/趙莒玲 |2019.03.27
1837觀看次
字級

文/趙莒玲

每次放長假返回大營盤學校,寄宿生背包都會夾帶家中種植的「零食」解饞。

核桃,耐保存、管飽又能補腦,是孩子們百吃不厭的「長年果」。

有一學期,幾個大個頭的男孩,誇張的從家裡輪流扛著一大麻袋經碳火煙薰的核桃到校。從此,校園不時可見學生從外套或長褲口袋裡,掏出二、三顆核桃,技法純熟的邊敲邊剝邊吃。

剝殼有竅門,貪吃手掌髒

有天傍晚,我站在女生宿舍一○三寢室門口與女孩們抬槓。住在大營盤五組的阿合伍呷木隨手抓了四顆核桃,硬塞到我的手裡。我從沒剝過核桃,情急之下,推說:「殼太硬,沒法吃。」怎料,細心的她低下身拉開床底的儲物箱,雙手捧出一小堆核桃,讓室友們用實際演練方法,傳授我訣竅:殼薄的,用手掰開、手掌使勁壓、牙齒咬、兩顆相互撞擊,即可撬開;殼厚的,就用腳踩踏或石頭砸。

有顆核桃太堅硬,怎麼也敲不開。我才在想:「沒輒了!」就看見阿合伍呷木轉身將那核桃放在寢室鐵門縫裡,用手把門半掩一壓。清脆的啵一聲,硬殼應聲裂開。直到拿到一顆硬如石頭的「鐵核桃」,必須用核桃夾始能敲開,她們才打住。

為什麼那麼喜歡吃核桃?我的疑問,引來哄堂大笑。

這才得知,大營盤學生幾乎都住在山區,每家門前或院後都會栽種一、二棵核桃樹,從小到大吃核桃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吉木吉哈木興奮地描述:初夏,核桃樹開始結果,為吃到新鮮核桃,只要瞧見包裹核桃的綠皮迸裂,就知道核桃熟了,等不及落地,立刻用手摘下。但是,摸到那層綠皮後,手掌先會變綠黃色,接著轉為淡黑,如果不用樹葉或草地上的晨露擦拭,沉澱多日後,掌心就會像手洗不乾淨的髒顏色。聽到這,我忍不住翻看吉木吉哈木、阿合伍呷木兩人的手掌,確定她們都是「髒」手掌。

「等核桃熟了掉落時,再吃也不遲啊!」我頗為心疼的說,沒想到她們不領情。理由是:核桃果仁外有一層薄膜,核桃新鮮時,可輕易撕下薄膜,直接嘗到甜脆的白果仁;晒乾或煙薰後,就只能連著略帶苦味的褐色果仁一塊吃了,所以,辨識新鮮核桃品質好壞的方法之一,就有去殼後能否輕鬆撕除果仁的外皮了。

整顆果實,裡外都有用處

後來,我從旁觀察到,許多孩子的手掌雖無「髒」色,但每年在剝吃核桃期間,他們的指掌還是逃不過沾染如核桃般的「褐色」,至少得過好幾個月才能恢復原來膚色。

從孩子們身上學到不少核桃知識後,我忍不住得意的向李濤老師炫耀。哪知是越西本地人、又是農家子弟的他,打開話匣子,反倒給我上了一課。

根據他多年的了解:核桃是大營盤村的重要經濟作物之一。剛收成的市場價是一斤十元(人民幣),盛產期降為一斤四至八元。最貴的核桃是果仁大、品質佳、口感好的新疆(品種)核桃,一斤約二十至三十元。

「可別小看核桃,它整顆都用得著喔!」李老師以自信的口吻,引用中醫師的說法,從外至內分解核桃的構造及用途:核桃果外層的綠皮熬煮成水後,可用來泡腳除腳氣;兩瓣果仁中間的分心木,可收集起來泡水喝,具有降血壓的功能;核桃果仁外層褐色薄膜雖略苦,但具有清火的功能。對了,吃完核桃果仁後,別把硬殼丟掉。將它投入炭火中一起烘烤食物,將散出濃郁的核桃香氣。

花了不少腦筋記住核桃的相關知識後,我決定犒賞自己多吃幾顆核桃,好好的補充一下腦容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