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頭鄉舊社村逢和橋頭總有人「奉茶」,這是住在附近的婦人蕭張淑、蕭勤奉獻的愛心,她們不是許願後來還願,是希望過路人不再受口渴之苦,這個小小的動作,卻讓社會充滿祥和之氣。
「我從婆婆手中接下奉茶工作。」六十七歲蕭張淑說,逢和橋民國七十九年竣工,當時婆婆出於善心要奉茶,婆婆說:「燒壺茶放在橋頭,給過路人止渴,給人方便,也是做愛心。」。
從此每天不論晴雨,上午六時,婆婆起床燒開水、泡茶葉,再把水壺放在二百公尺遠的逢和橋頭,十年前,婆婆過世後,由她與丈夫蕭慶堂接下奉茶工作,「這是很簡單工作,也算是幫婆婆完成心願。」蕭張淑指出,方便的礦泉水盛行後,喝路邊奉茶的水減少,不過還是有節儉的人,或在菜市場工作的商販會倒去喝,有時一壺水還不夠呢,下午五時許再把水壺收回,等明天上午再燒開水。
無奈的是,今年二月蕭慶堂過世,深受打擊的蕭張淑還未走出悲傷,奉茶工作暫停四個月,附近鄰居都鼓勵她,她說:「我會勇敢走出來,繼續奉茶。」另外,五十多歲蕭勤也是奉茶婦人,她說:「我們年輕時都經歷艱苦日子,很珍惜對現在衣食無缺的生活。」
蕭勤表示,每天上午洗水壺、燒開水、泡茶葉,每個動作都抱著感恩的心情,希望喝茶的人也一樣,點滴在心頭,把這分恩情傳遞出去,讓社會更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