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著一雙厚厚的鐵鞋,中度肢障廣播人劉麗紅經常走出播音室,在枴杖的扶持下一步步地登上舞台,悅耳的嗓音傳播給台下觀眾,她以「感恩的心」感謝很多幫助過她的人。
身兼中廣新聞網、佳音廣播電台五個節目的製作與主持,劉麗紅曾獲頒四次社會建設獎、廣播金音獎及廣播金鐘獎同年雙料入圍與金手獎全國十大傑出青年。
民國五十六年,兩歲時的她,趕上那一波小兒麻疹症的流行風潮。她記得,患了小兒麻疹症後,自己的腰是向後轉,而腳板也朝內直立,無法坐、站或走路,成天只能在地上爬,「爬過鄰居孩子跳房子、跳繩的日子、爬過同年孩子在田野奔跑的時光。」當時,劉媽媽背著她求醫,可是由於劉家的家境並非清寒到足以能接受優先且免費治療的程度,剛開始成了復健中心的拒絕戶。但媽媽不放棄,仍然天天背著她站在復健中心治療室外面窗口,觀摩醫護人員如何為患者進行復健,再回家如法泡製一番。
在媽媽永不放棄與鼓勵下,劉麗紅讀大學了,但還是自卑萬分不敢出門,反倒是媽媽使出方法,每周邀請朋友到家裡來,為的是讓她與人互動,更半強迫她出去參加各種活動。
大二那年冬天,常到家裡來鼓勵她的乾爹又來了,害羞的劉麗紅躲到又黑又冷的衣櫥,正在得意自己躲藏成功之際,突然一個念頭浮上來:「難道我這輩子都要這樣子躲躲藏藏嗎?」思索後,她的心中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後來,她參加一項為殘障者舉辦的健行挑戰活動,為了主辦單位一句「走不回來的,要用垃圾車載回」的玩笑話,讓既自卑又自尊心強的她硬是花了四個多小時,奮力一次走完全程十二點五公里的路程。雖然,所獲得的代價是「鐵包肉」的鐵鞋輔具在她全身上下摩擦而致皮破血流,「但也因此從那之後,我發現自己其實沒有那麼脆弱,很多別人能做的事,我也可以。」劉麗紅閃動著圓圓的大眼睛說。
她也挑戰深海潛水與高空繩索滑降。在一個潛水活動中,全團只有她這名殘障女孩敢下水,「我從湛藍的海底抬頭,海平面灑落一片金黃,陽光從微小的細縫間悄悄鑽落;安靜深海裡的我,手捧著金燦燦的陽光,我發現自己的世界並不像海底世界般幽暗,而是能綻放光亮的。」
從此,劉麗紅開始走出原先自閉的小圈圈,她投入公益,帶領殘障朋友載歌載舞的,也寫劇本、當導演。劉麗紅記得,第一次去安寧病房演唱時,因為心生膽怯的,本來只在走廊唱歌,後來發現走廊上聽歌的人稀稀落落,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有許多病人生命垂危行動不便,無法走出病房。
於是,她一間間病房走,到每個病床旁輕聲合唱,為病人打氣。結果重病的朋友看到殘障朋友,突然懂了彼此的心,歌唱完後,他們互相緊緊地握著手,甚至也來鼓勵她們「請加油!」
她清楚自己要走的路:「在我人生的每一小站,都有愛我的天使,幫我突破學習與成長;我要求自己每天以新的一天對未來有無限的盼望,也以每一天是最後一天來珍惜生命中的每時每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