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匠人》董俊麗 鏤空光影剪紙人生 文/記者宋瑞、張宇琪 |2019.03.17 語音朗讀 202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剪紙匠人董俊麗 圖/新華社董俊麗工作坊的成員展示剪紙作品。圖/新華社董俊麗的花籃剪紙作品。圖/新華社 文/記者宋瑞、張宇琪 擁有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天津剪紙藝術委員會祕書長的頭銜,獲得能裝滿幾個行李箱的獎杯和獎狀……天津剪紙匠人董俊麗卻依舊「白加黑」(白班加晚班)的「蝸居」在工作坊內。這一剪,就是近六十年。 剪紙情緣娓娓道來 身著灰色毛衫、外套青綠對襟繡花馬甲的董俊麗,聽到「篤篤」的叩門聲,忙褪下金絲邊框眼鏡,停下手中的活兒,笑盈盈開了門。 在她不到二十平方公尺的「靜雅軒」剪紙工作坊內,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的剪紙擺在一扇架子上。有的已完成裝裱,細緻地裹在報紙裡;有的畫著底稿、訂著書釘,尚待裁剪。 桌上平鋪著「新鮮出爐」的天津特色「肥豬拱門」剪紙,吸人眼球。肥溜溜的小豬體態憨厚,呈奔跑姿勢。豬身上裝飾著幾朵五顏六色的花瓣,背上馱著一摞金燦燦的大元寶,豬鼻朝上,拱著一串吊錢進家門…… 「這是鋸齒紋、柳葉紋,這是花瓣紋、水滴紋……」董俊麗指著桌上的剪紙,不需思索,神采奕奕地向記者介紹,還不忘現場演示。 「剪紙有三個訣竅:一準、二穩、三快。先從小豬的腦袋開始,剪出圓乎乎的輪廓,豬尾巴短小又靈動,豬腿微微短一些,最後剪漂亮的大眼睛。」董俊麗一邊說著,一邊用剪刀操作著。不到十分鐘,兩隻肥溜溜的小黑豬便呈現在記者眼前。 董俊麗剪紙一坐就是個把小時,不僅如此,她還是個地道的「夜貓子」,經常連剪紙的「犄角旮旯」都要「錙銖必較」,剪到凌晨兩三點是常事。 董俊麗揉揉略顯浮腫的眼睛,笑著說:「夜深人靜時總能浮現好多靈感。一剪就停不下來,總想一氣呵成剪完為止。再說有我的『老朋友』陪伴,並不寂寞。」 董俊麗布滿硬繭的右手摩挲著比自己年齡還大、磨得鋥亮的「老朋友」——剪刀,將自己與剪紙的情緣娓娓道來。 六十餘載剪紙情緣 「打我記事,就常看到母親剪紙。」七歲時董俊麗揣著「花籃夢」,將母親的花樣子拓來後,拿起剪刀,開始像模像樣地學大人剪紙,剪成後貼在家中的小窗戶格子上。 「鄰居大娘總說我瞅見紙就能剪。」董俊麗回憶說,從觀察花開的形態,到了解花的「姿勢」,她久練久熟,愈剪愈順手。 十七歲時,董俊麗聽從分配進入工廠擔任模具鉗工,與橫平竪直的機械草圖打交道。下班後,董俊麗還常去職工夜校,自學機械製圖、數學等知識。擁有熟練繪圖功底的她,畫起剪紙底稿更是得心應手。 閒暇時間,董俊麗大量閱讀了剪紙、木雕、印石等民俗類書籍。「藝術都是相通的,這些知識對我日後剪紙理念和設計有很大幫助。」董俊麗說。 「東籬驕子」、「聖靜尋仙」、「秋水之魂」……透過朱紅薄紙,董俊麗將所學知識融入剪紙的設計理念,還為這些花籃系列剪紙作品起了古典雅致的名字。 四十七歲時董俊麗因身體原因退休後,將剪紙變為她的專屬「事業」。二○○七年,董俊麗和十幾位剪紙愛好者自發成立了剪紙沙龍,還辦起了剪紙社區班。十多年間,上至八十多歲的老人,下至一年級小學生,只要對剪紙感興趣都可以來學習。 「每個民間手藝人都有一個開工作坊的夢,我也不例外。」二○一六年,董俊麗開辦了自己的剪紙工作坊,對剪紙更加精益求精。從剪紙工具、設計圖紙、底稿繪製,到裝裱成品,董俊麗均親力親為。 董俊麗把心意剪入作品,留下了「專屬印跡」的同時,也練就了一雙能辨別手工還是機器剪紙的「火眼金睛」。 她舉例說,手工剪的鋸齒紋末梢可以看出細小的刀口,機器很難仿製。「機器批量生產雖快,但論精細程度,卻無法和手工比擬。」 傳承創新剪紙藝術 「剪紙是對耐力的考驗,而我的視力和身體狀況大不如從前了,要找一個真正願意學剪紙的傳承人吶。」董俊麗調侃自己的工作坊是個「家庭禮品店」,流露出一絲「後繼無人」的無奈。 二○一六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董俊麗遇到了在一家小店埋頭繡十字繡的張丕江。「我觀察了他好幾天,坐得住,活兒也細,完全不受外界環境干擾。」董俊麗像是撿到了寶,隨即向張丕江拋出收徒的橄欖枝。 五十歲的張丕江就這樣成為董俊麗唯一的徒弟,二人親如母子。「我是剪紙的『門外漢』,起初剪得像『狼咬狗啃』,自己看著都不順眼。娘說我頭一張要留著,一直剪、一直練,到第十張、第一百張,再對比,總會有變化。」張丕江說,這樣練習了半年,終於得到了董俊麗的認可。 近年來,董俊麗創新了建築類剪紙。她親自去建築實地采風,用手機拍攝各個角度的照片,選取最合適的角度進行剪紙創作。 「我在建築實景中加入回字紋、祥雲紋等傳統元素,將現代和民俗元素融合。」將建築風貌用剪紙的形式記錄下來,董俊麗樂在其中。 年紀雖大,董俊麗仍「趕時髦」,自學了PS、AI等繪圖軟件,設計婚紗人物類剪紙底稿圖樣,為新婚的小倆口兒增添「剪紙結婚照」,頗受年輕人喜愛。 董俊麗說,踏踏實實剪紙就是最幸福的事。「我希望繼續創新剪紙類型,豐富樣式,讓更多人接觸和了解我們博大精深的剪紙藝術。」 董俊麗17歲時進入工廠擔任模具鉗工,與橫平竪直的機械草圖打交道。下班後,她去夜校自學機械製圖、數學等知識。擁有熟練繪圖功底的她,畫起剪紙底稿更是得心應手。閒暇時間大量閱讀剪紙、木雕、印石等民俗類書籍。董俊麗說:「藝術都是相通的,這些知識對我日後剪紙理念和設計有很大幫助。」 前一篇文章 海派絨線編結傳承人 李黎明 下一篇文章 《摺紙匠人》董現坤 摺紙弘揚文化 也能開發智力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6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科學家】張瑤 冒險向大海討科研樣本【九○後女機長】張世晴 女孩也能征服廣闊天空【汽車滾裝船員】王紅娟 人生只有一次 不妨大膽一些【愛心媽媽】陳玉文 為偏鄉兒撐起愛的天空【公益網紅】馬俊河 在網路上揪團植樹治沙【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劉家琨 40年扎根本土長成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