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歌之後,你要走出什麼樣的足跡?校園寬廣的草地外面,各種路況縱橫交錯,個別走向不同的定點,以不同的方式收尾。你要走什麼路,表面上似乎是自己的決定,但雜草翦徑後,也許芳香撲鼻,現代化六線高速路的終點,也許是醫院的急診室。
曾經,語言在午後咖啡的餘香中探索你的思路。過去幾年的歲月,你的詩心似乎總在抒情與現實的十字路口中徘徊。其實抒情與現實並非交叉的兩條路,更非一條路的南轅北轍。書寫現實人生的場景,可以透過抒情的語調,展現動人的敘述,以及生命潛藏的厚度。
重點是,書寫現實,展現詩的生命感,但詩絕不能喊口號。抗議空氣污染是報紙社論所射出的明箭,但一個詩人也許只能寫出這樣的句子:「要多少肺活量才能吞吐滿街的塵埃?」詩經由抒情的意象思維,展現了人間的智慧,不流於言說,也非刀光劍影,如某些政客經由唾液潤滑的口舌。
但是抒情的極端,可能是個人情緒的自彈自唱。中國的詩傳統讓很多詩人與讀者對詩的既定反應是,文人雅士飲酒作樂,閒暇登高望遠,時序感懷如悲秋等的消遣之作。有些現代詩是這類「古典詩」的散文化,意象不外乎落葉、晚霞,湖水青山,花香明月;盛怒則拔劍長嘯,送別則是長亭復短亭,當然加上一點嘆息,一點幽怨,一點燭影,一點天邊的殘紅,一點鏡子顯現的淚痕。
過去對詩的印象,使某一位國立大學校長在一個詩人聚會的場合裡說:「現在到處是垃圾,到處是空氣污染,我們的詩人怎麼寫詩?」你能否下定決心告訴許多像他這樣的人,說:「就是因為這些垃圾與污染,我們更能寫詩。」因為這些都是人間生命所留下的刻痕。也許我們的創作要感謝那些以謊話治國的政客,雖然因此所寫的詩作所付的代價,是詩人眼見生民塗炭內心的淌血。
由於對抒情的既定認知,我們文學史上留下甚多煽情的情詩,甚多閨怨式的感嘆,甚多文人遊山玩水的詩興,但我們極度缺乏真正引人哲思的生命詩篇。我們有杜甫的人生之痛,我們有白居易的現實書寫,但前者夾帶了不少激情的眼淚,後者呈顯的大都是現實的表相,我們似乎少有能經由意象,將現象提升至生命的意象思維。
但具有哲思的生命書寫,要在現實血肉直接的撞擊下展現想像與抒情,而不流於露骨的批判與諷刺,是對詩人極大的挑戰,並不是每一個詩人皆可為之。詩的題材千百種,各憑性情自有天地,但你秉性聰穎,自有一條大多數人不願也無能涉足的路在前方等待。當驪歌只剩下幾個簡單的音符填充記憶,當你邁開腳步踽踽獨行,也許路的兩旁有玩弄超現實或是後現代遊戲標籤式的招手,有雲遊山水所謂禪詩的誘引,以及那些情緒激盪下涕泗滂沱的邀約。你可以輕易隨著他們慣性的腳步,闖出一片天地,但你有種悲劇性的自我期許,因為你知道你行走在人間,你的詩路也在人間,能彈撥心弦留下生命刻痕的人間。